辽宁沈阳:创新监管方式 保障饮食安全

图:专业人员检测学校食堂紫外线消毒灯。

食品安全关系社会民生。辽宁省沈阳市从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监管方式等多方面发力,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全面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提振消费信心,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2年,沈阳市被国务院食安办命名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3·15”前夕,为探究“食安城”的创建“密码”,记者在沈阳市进行了调查采访。

完善食品安全责任机制

早春时节,又迎来2023年开学季,保障莘莘学子和幼儿园孩子们的用餐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2月28日,沈阳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教育部门在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召开了2023年春季学校食品安全部署及培训会议,沈阳市学校(含托幼机构)、供餐单位的食品安全总监代表共200余人参会。

3月1日开学首日,记者随同沈阳市沈河区市场监管局、区教育局、区教研中心在沈阳市同泽高中进行“全力护航开学第一餐”学校食堂专项检查时看到,市场监管人员从健康证是否合格、晨检记录、原料采购渠道是否索证索票,到操作过程、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等进行了全方位、全覆盖检查。专业检验人员乘快检车来到校园,对食堂紫外线消毒灯和当天的抽样食品做现场检测,为专项检查提供强力技术支撑。

突出重点领域,加强重点时段食品安全监管,沈阳市场监管部门一直在行动。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市场监管系统干部职工坚持“百姓放假过节,我们在岗守护”的工作理念,对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食品生产单位以及旅游景区及其周边餐饮服务单位持续开展巡查,深入排查年夜饭、农家乐、旅游团队接待等大型集体聚餐承办主体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在加大对食品企业监督检查的同时,还发布生产、流通、餐饮环节食品安全风险提示,倡导“光盘行动”,避免发生节日餐饮浪费。

坚持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沈阳市市场监管等部门抓细抓实春季开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节日食品安全保障,而这只是沈阳市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工作的缩影。

高位推动食品安全工作,沈阳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党政同责机制,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市区两级出台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的食品安全工作职责。通过“定责、履责、尽责”,健全完善食品安全责任机制和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完善各领域食品安全工作制度,保障食品安全上下全员发动、全线压上、全力而出。

重点监管与智慧监管并重

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千头万绪,从何处出手才能迅速准确触及重点达成最佳工作效果?沈阳市聚焦人民群众食品安全需求,走群众路线,依托全市食品安全协管员、学生家长、网络调查等渠道,深入百个乡镇(街道)、千个社区(村屯)、万户居民家庭开展问卷调查。

坚持问题导向,沈阳市连续多年开展食品安全“百千万”民意征集活动,制定发布工作方案及调查问卷,并将工作经费纳入市财政专项预算,每次调查梳理出百姓最关注10大类食品、最担心10大类食品生产经营场所、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最希望看到监管部门工作方向、居民对食品安全状况的满意程度、最希望的抽检品种以及最关心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对50万份发放问卷的统计分析,有效率达到97.3%,经专家论证形成最终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体现民意、找准症结,明确了监管工作方向。据此,沈阳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督抽检、加强执法等靶向性工作措施,切实解决涉及食品安全的有关问题,努力营造食品安全共治共建的良好社会氛围。

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沈阳市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和放心度,提振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百千万”调查工程的形式和规模从初创到日益壮大完善,形成了“沈阳模式”,提供了保障食品安全可复制、可借鉴经验的创新版本。

食品安全监管需要有大智慧,沈阳市搭建食品网格化智慧监管系统,归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登记注册、检验检测、行政处罚、投诉举报等动态信息,建立起数字化企业档案,实现监管底数动态管理。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赋予权重,生成食安信用指数,建立食品企业“食安信用指数”评价模型,形成多维度的企业主体画像,划分企业风险等级,为生成下一年度检查频次、任务匹配提供可靠依据。锁定食安信用指数为“差”的企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实现对食品企业的信用分类监管。

在智慧监管平台投放动漫短片,企业端APP实时播放企业教学视频,通俗易懂地讲解“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操作流程和工作要点,实现企业“即点即培”;精准投放督导实操视频,精确播放四级包保任务清单导则,简捷明了地解决“包保干部督什么、查什么”的问题。利用智慧监管系统录入排查记录模板,企业终端APP按照“星号”级别实施“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系统可自动生成日检查记录、周排查治理报告、月调度会议纪要,监管人员实时对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落实责任工作进行管理。

同时,将对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的相关要求,融入沈阳市食品药品网格化智慧监管平台,以效率优先为原则,主动构思搭建党政同责属地化包保和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人员管理模块,构建起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的主体责任落实体系。

发挥食责险作用

严厉严密监管与发挥社会共治作用筑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防火墙”,再引入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市场运作新机制。沈阳市发挥保险的他律作用和风险分担机制,相关方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开展合作,形成“监管部门+央企保险+第三方专业机构+商户”多方联动食责险模式,进一步提高食品行业防御食品安全风险能力。

创新食品安全参保模式,完善政府统筹、金融助力保险工作机制,量身定制个性化投保方案,利用智慧监管系统实现食责险的线上投保。利用多种方式宣传保险的风险控制、社会管理功能及提高食品行业防御食品安全风险能力,加大食责险在食品生产经营者中的普及推广,从而打消了企业顾虑,提高了食品经营者对食责险的认知度,调动了企业参保积极性。保险公司为食品企业量身定制合理投保方案,通过提供团单业务,企业可匹配低价、优惠、高性价比的保障方案。个性化定制投保方案,也提升了食品企业对食责险的认可。

“根据企业信用高低,对保费进行调整,上浮信用差的企业保费,逐步实现企业信用风险分级与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费用联动,促进企业守法经营。”沈阳市为推进食责险设计了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的新路径。

虽被命名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但共享食品安全仍需保持创建精神和坚守毅力。沈阳市场监管部门与社会各界在巩固“食安城”创建成果的同时,仍在探索创新食安监管方式、丰富食安监管手段、延展食安监管精神,严格践行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守护百姓食品安全。

科学求实 开拓创新 团结协作 专业引领
尊重科学 尊重人才 尊重创新 尊重公平
开门建会 民主办会 服务立会 创新兴会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是由质量检验行业与质量领域的质量检验技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工作者,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及质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与企业负责人,与质量检验相关工作的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等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有社团法人资格。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宗旨

按照“服务会员,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消费,服务发展”的工作原则,贯彻“精业笃行,守正创新,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恪守“实事求是,尊重人才,创新兴会,服务立会”的工作风尚,落实“专业引领、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决策参考,科技普及、质量引领,信任传递、助力发展”的工作任务,遵循“质量检验、客观公正,规范市场、扶优治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工作方向,坚持“专业化,技术化,社会化,服务化”的发展目标,引导各级质量检验机构发展壮大和行业自律,发挥政府和企业、行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进行社会监督,督促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品牌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质量发展潜力,不断增强人民对质量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团体是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联系质量检验行业、质量领域科技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广大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桥梁和纽带,是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行业高质量发展及质量提升推进、质量强国事业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职能简介

充分发挥质量专业社团组织的中介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宣传贯彻质量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和技术开发,开展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相关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切实发挥“质量检验,客观公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社会监督作用,抓好质量提升;精业笃行,扶优治劣,充分利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检院(所)和重点国家级质检中心与相关质检机构等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单位和技术机构会员单位的专业优势,组织开展“3.15”“质量月”等质量诚信主题(专题)宣传活动,对“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进行调查汇总和展示公告,推广防伪溯源和质量诚信验证等技术应用,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市场引导,共筑质量诚信,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共享;组织新技术、新产品鉴定和评审,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开展检验、鉴定、监理方面的咨询和服务;树立质量工作先进典型和质量诚信标杆,弘扬工匠精神,推广质量工作优秀示范的先进经验;承办有关政府部门(机构)交办和委托的相关工作;着力发挥全国质量检验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科学求实,开拓创新,全面引领质量检验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履行质量专业社团中介机构的相关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督促企业履行质量主体责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合力推进质量社会共治,扎实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范围

(一)持续推进“三个转变”重要思想,助力提高中国质量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中国质量走向世界提供服务,发挥质量检验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二)围绕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能力水平的提升和质量事业的整体发展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推进行业交流,促进行业发展,助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为构建新时代质量检验能力提升与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及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保障;
  (三)紧紧围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工作大局和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与质量检验行业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变革创新等调查研究,建立全国性的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和技术服务平台;
  (四)加强质量检验与质量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提高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研究的针对性、协同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质量工作队伍成长和质量检验行业能力提升;
  (五)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与质量工作的宣传、咨询、培训和展览展示等活动,推广普及质量检验与质量知识,宣传贯彻质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进质量社会共治;
  (六)推动质量检验和质量提升与质量发展战略的研究及学术交流,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出版本团体学术性会刊及有关学术性、科普性刊物和书籍资料,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有关咨询服务与专业支持;拓宽舆论传播途径,建设本团体官方网站和相关业务网站;
  (七)推行先进的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方法,开展检验检测能力与质量管理科学技术、方法提升的相关活动,提高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创新能力和全民质量意识;
  (八)探索质量检验、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结推广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经验,开展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和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质量溯源、防伪验证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九)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做好质量基础工作,督促企业加强信用建设,推进企业重视品牌建设,促进企业注重质量发展意识并切实提高质量检验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着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十)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工程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较试验、综合评价、体验式调查和第三方检验、鉴定、评估和监理,引导理性消费选择;
  (十一)对损害本团体会员品牌和质量声誉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收集和反馈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关心和维护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活动;
  (十二)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学风评议工作,加强质量检验行业和质量发展研究领域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
  (十三)推动开展对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政策法规与检验检测领域科技研究及实践运用工作者的考试及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兴办符合本团体宗旨并能够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发展事业与检验检测行业建设发展服务的事业及相关经济实体;
  (十四)开展企业质量检验机构的评审,开展质量评估和推广质量保险业务,利用各种方式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信息,宣传和普及质量知识和消费常识,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为市场、企业和消费者服务,切实维护社会各界的合法权益;
  (十五)组织开展质量检验技术、仪器设备、检验设施和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咨询、服务,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组织对其进行鉴定、评审和推广应用;
  (十六)参与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质量发展相关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与实施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相关领域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助力改革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十七)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本团体与境外质量检验和质量领域学术组织及质检机构与相关组织建立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关系,促进质量检验和质量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拓展本团体国际合作的视野和平台,服务和推动中国质量、中国标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十八)承担相关部门委托的质量提升、质量管理、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相关的有关工作。

备 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简称市场监管总局)2018年4月正式成立之前,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主管部门为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原质检总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