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

1.产品概述

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俗称防冻液,是发动机循环冷却系统循环传热介质。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是使发动机正常工作、运转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由防冻剂、水和多种添加剂组成,具有防冻、防沸、防腐、防垢作用。我国的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产品种类较多,分类见表1。

表1 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分类

分类方法

类别

按发动机使用负荷大小

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轻负荷发动机冷却液

按防冻剂类型

乙二醇型、丙二醇型、其他类型

按防冻剂浓度

浓缩液、稀释液(稀释液按冰点又分为—25号、—30号、—35号、

—40号、—45号、—50号及其他型号)

按添加剂种类

无机型、有机型

2.产品标准情况分析

2014年5月1日起,我国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产品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9743—2013《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原有的两个行业标准JT 225—1996《汽车发动机冷却液安全使用技术条件》和NB/SH/T 0521—2010《乙二醇型和丙二醇型发动机冷却液》自动废止。GB 29743—2013既保留了我国特有的冰点每5℃分一个型号的分类特点,又采用了国际先进标准的技术要求,同时弥补了原有两个行业标准权威地位不够、适用范围不够宽泛、产品型号不够全面、部分技术要求不一致、内容不够清晰详尽等缺陷,是目前比较先进且符合我国国情的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产品标准。

目前世界上权威的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标准主要有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D系列、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SAE)J系列、日本JISK及英国BS系列等。其中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的发动机冷却液,技术委员会(D15)制定的冷却液标准是世界上最权威的发动机冷却液标准,为各国广泛采用。我国的GB 29743—2013就是参考ASTM D3306—11《轿车及轻负荷发动机用二元醇型冷却液规范》和ASTM D6210—10《重负荷发动机用全配方二元醇型冷却液规范》编制的。

3.产品质量指标分析

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的重点检测项目为冰点、沸点、pH、玻璃器皿腐蚀/腐蚀试验、泡沫倾向。这些指标一般无法通过目测识别,需要利用专业设备、通过专业方法进行检测。

(1)冰点

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的结晶温度,是其在低温下的防冻性能指标,也是区分冷却液标号的重要指标。冷却液的冰点越高,说明其结晶温度越高,防冻性能就越差。冰点不合格的产品在冬季使用时容易结冰、凝固,导致水箱及冷却系统管路胀裂损坏,造成发动机受损。

(2)沸点

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的沸腾温度。加到水中的乙二醇会改变冷却液的沸点。乙二醇浓度越高,冷却液的沸点也就越高,—25℃时冷却液的沸点为106℃,而—50℃时沸点达到108.5℃。如果冷却系统采用压力盖,冷却液的实际沸点会更高,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有效地防止冷却液“开锅”。消费者使用沸点不合格的发动机冷却液容易造成冷却液沸腾,无法传导冷却系统内的热量,导致发动机过热损坏。

(3)pH

冷却液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氧化,生成一定量的酸性物质,为了使其具有适当的中和酸性物质的能力,减小对金属的腐蚀性,冷却液应具有一定的碱性和储备碱度。

(4)玻璃器皿腐蚀/腐蚀试验

机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是由不同的金属部件组成的。发动机冷却液在起到冷却效果的同时必须要有防腐蚀的功能。腐蚀是一种化学、电化学作用,逐步破坏冷却系统内的金属表面,严重时可使冷却系统的壁穿孔,引起冷却液漏失,导致发动机损坏。

(5)泡沫倾向

发动机冷却液在高温和强制循环的条件下,很容易产生泡沫,过多的泡沫一方面会加剧气穴腐蚀,另一方面妨碍正常的循环和散热,易造成溢流损失。使用泡沫倾向不合格的发动机冷却液产品,机动车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泡沫过多,且长时间无法消失,会影响机动车的散热功能,同时加速冷却系统腐蚀,造成发动机损坏。

4.质量现状分析

(1)总体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产品的技术日渐纯熟,标准不断完善,监管者、生产者消费者的质量意识也不断提升,必然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因此从历年国家雷竞技新官网的结果来看,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产品质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同时,由于流通领域样品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产品在流通领域的抽查合格率在数字上低于国家雷竞技新官网的合格率。

(2)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①外部因素

A.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

乙二醇是目前我国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有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为777万吨,其中约75%依靠进口。所以国际市场乙二醇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产品的质量状况。

B.外国厂家的产品涌入国内市场

由于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许多外国的发动机冷却液生产厂家的产品涌入国内市场,占据了中高端消费市场的很大一部分份额。也使得国内一部分小企业转向低端市场,生产劣质的发动机冷却液。

②内部因素

A.生产工艺简单

由于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的生产工艺非常简单,就是几种物质的简单混合,许多生产企业往往容易忽视生产细节,如用自来水代替去离子水生产发动机冷却液等。

B.生产投入较低

一些家庭小作坊仅用一台简单的波轮洗衣机便完成了发动机冷却液的生产过程,加料、灌装、计量等工序更是完全人工进行,生产设备的投入很低,过程质量不可控。

C.研发能力不足

大部分企业不具备研发能力,产品配方落后,有的甚至使用国外淘汰技术,产能集中在技术含量低、利润附加值低的产品上。

D.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

我国的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产品的生产企业大多为小型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一方面缺乏质量意识,技术储备不足,技术人员缺乏,对产品标准和生产工艺不能完全掌握,对工艺流程和关键工序根本不加重视;另一方面企业在原材料验收、出厂检验上投入经费较少,不能满足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

(3)其他相关情况

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按照使用发动机的负荷大小分为轻负荷型和重负荷型。重负荷发动机工作强度比轻负荷发动机大的多,从而导致冷却系统出现更多的问题,如缸套穴蚀、热表面结垢、添加剂析出等。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一般含有特定添加剂或补充添加剂(SCA),有更优异抗腐蚀表现。但是我国生产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厂家较少,重负荷发动机使用轻负荷发动机冷却液成为了行业惯例。

5.消费指南

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防冻液)是发动机循环冷却系统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循环传热介质,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由防冻剂、水和多种添加剂组成,具有防冻、防沸、防腐、防垢作用。消费者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选择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的规格型号。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一般选用冷却液的冰点应低于当地最低气温10℃~15℃,以免冷却液失效。购买时应到正规商店选择产品标识齐全的冷却液产品。

(2)应全年使用发动机冷却液。发动机冷却液不仅防冻,还有防沸、防腐蚀和防水垢等性能,因此应四季通用。

(3)不同品牌的发动机冷却液不要混合使用,否则易引起化学反应,生成沉淀或气泡,降低使用效果。在更换冷却液时,应先将冷却系统用净水冲洗干净,然后再加入新的冷却液和水。

(4)对发动机冷却液浓缩液进行稀释时,应使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5)定期更换发动机冷却液。一般运行时间短的车辆可两年更换一次,出租车等应每年更换一次。

(6)人体不要直接接触发动机冷却液。用剩的发动机冷却液应标识清楚,并置于安全场所,防止他人误服。

专题专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