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会员资讯

看金昌如何打造新型工业化的现代之城

2025年06月26日 14:14 信息来源: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作为我国在西部的重要老工业基地,拥有齐全的产业门类和完备的工业体系,今年一季度甘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位居全国第二,不仅持续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态势,还比全国高4.5%。这份甘肃工业经济的答卷背后,究竟蕴藏着哪些推动蝶变的密码呢?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进陇原大地探寻答案。

从DeepSeek到人形机器人,从一键美颜修图到数字人,从智能驾驶到AI办公,这些火热的前沿科技是什么在支撑呢?

在算力、新能源这样的新兴产业崛起的同时,甘肃的传统产业也正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经历着一场涅槃重生。

薄如蝉翼却软弹有力,可以像纸一样任意折叠轻易撕开,这个厚度仅有A4纸三分之一的金属薄片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做手撕镍带。

金川集团镍合金公司董事长苗承鹏介绍:“我们做到这个0.05毫米,要求材料更加轻薄化、更加精细化、更加能够具有很好的功能体现。”

手撕镍带作为关键基础材料,被广泛应用在航天航空、国防军工、人工智能、电子通讯等领域,C919国产大飞机翱翔天空、神舟系列飞船穿云飞天、运20虎啸云端,这些上天入海的大国重器都离不开镍钴等新材料的支撑。

从一块矿石变为薄如蝉翼的手撕镍带,背后却离不开产业链条上核心技术的不断精进。在这条轧制生产线上,经过严格净化处理的0.05毫米镍带,进入到最后的20滚精密轧制,正在进行0.035毫米闯关测试。

就在镍带缓缓轧制的过程中,一声响亮的金属撕裂声,让测试不得不暂停下来。断带是手撕镍带轧制的难题,虽然已经攻克了0.05毫米关键技术,但要突破0.035毫米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两个小时后,断带的影像显示有净化处理不彻底和组织分布不均的瑕疵,研发人员的技术攻关还要继续。

甘肃金昌有镍都之称,镍储量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有色金属的开采加工一直是这座资源型城市工业经济的底座。那么,这里的传统产业又是如何开新路、发新芽的呢?

这些绿色粉末状材料叫做三元前驱体,是高端锂电池的正极材料,镍含量达到90%以上,被称作9系超高镍产品,能够有效提升电池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最近这家企业采用新工艺研制出了新产品,得知消息后,潘振杰第一时间从河南赶了过来,他在一家电池企业负责原材料的采购。

王梁梁与潘振杰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去年潘振杰的工厂把9系订单由每月500吨扩增至每月1000吨,但受制于技术工艺,王梁梁所在的公司无法保证产量和品质,最终丢掉了订单。今年双方能否再续前缘,王梁梁他们采用新工艺研制出的样品能否通过检验?至关重要。

金川集团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王梁梁说:“所以说每个客户都是相当于出题,然后我进行一个答题,产品都是定制化开发。”

解决9系产品的产能供给,最重要的就是反应釜核心技术的改进。

新乡天力锂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潘振杰告诉记者:“在工程实力这一块我们是有优势的,其他家的反应釜的话基本上都是10个立方的,但是这边能做到40个立方。”

为了能接下更多9系产品订单,除了在反应釜的容量上做文章,这家公司还在另一项生产工艺上进行了改进。对喷雾热解技术简单理解,就是将溶液以雾态喷洒在特定的环境中,高温让雾态的微小颗粒水分瞬间蒸发,凝成固态颗粒。这一技术此前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研发团队想要移花接木用在9系产品上。

金川集团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首席研发官朱用说:“这个产品从我们的这个溶液进去,到产品出来十几秒钟就能够做成我们的一个产品了,效率非常的快。”

从手撕镍带的极致攻关到高端电池材料产能的不断扩大,今年一季度,金昌这家有色金属领域的链主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3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54亿元,同比增加286亿元,法宝之一就是科技创新。

金川集团副总经理陈军告诉记者:“这些年来,研发投入的年均增速达到了10%以上,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材料以及特种合金材料的开发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

在甘肃金昌,科技创新的化学反应,还在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如今,镍都金昌正在从单一的镍钴矿山采选冶炼、提纯等传统模式向高附加值、高技术难度的新材料产业集群转型。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