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100元钞票明起将发行 教你5秒内辨别真伪
新旧两版100元纸币进行对比
2015年版100元人民币钞票12日开始投入流通。央行已经公布了钞票图案。
下面介绍新版百元人民币防伪新特征的四招。
光彩光变数字“100”
闪现正面中央
位于百元钞票正面中央“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下面,数字“100”旧版是用普通油墨印制的,而新版是用光彩光变油墨印制的。
光彩光变技术是国际钞票防伪领域公认的前沿公众防伪技术之一,掌握这个技巧,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新版百元。
4毫米宽的光变安全线
纵贯正面右侧
新版百元钞票的另一防伪“大招”,就在于正面右侧的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
反观旧版百元钞票的安全线,虽然有开窗式安全线,但位于背面,而且很窄,不便公众观察。
正面右侧增加了蓝色竖号码
新版百元钞票正面右侧增加了一组蓝色竖号码,和正面左侧的横向号码形成了横竖双号码。当然,这两组号码的字母和数字是完全一致的。
近年来一些造假者采用真假拼接的办法变造人民币,针对这些情况,此次新版百元钞票采用了横竖双号码,以达到防范拼接变造币,以及提高机具对钞票冠字号码识别准确率的双重目的。
对印图案从方孔钱改为“100”
仔细看央行官网公布的新版百元钞票图片,可以发现正面左下角和背面右下角都有看上去有点奇怪的图样,类似于“0”的四分之一圆弧。拿起来对光看,正反面的奇怪图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100”。
其实旧版百元钞票上也有类似的设计,在正面左侧中间和背面右侧中间各印有半个方孔钱图案,对光看就是一个完整的方孔钱。
新版的“十字对印”对双面胶印提出了更高的精度要求,假币制造者很难达到这个印刷精度。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技术总监邵国伟介绍了一种5秒内辨别真伪的方式:一是平视时将金色、品红色转一定的角度,都会变成绿色;二是银行机具(点钞机、清分机及存取款一体机)机读防伪升级,这一次对纸币安全线和机读布局进行调整,有利于钞票机具的识别与鉴别。
据了解,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安排各家商业银行对验钞机、ATM机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确保能够正确识别新版100元人民币。2005版100元纸币将同时流通,但最终将逐渐被新版100元代替。除了100元,目前人民银行还没有其他的币种替换计划。
原标题:新版百元钞明起投入流通 教你5秒内辨别真伪
新旧两版100元纸币进行对比
2015年版100元人民币钞票12日开始投入流通。央行已经公布了钞票图案。
下面介绍新版百元人民币防伪新特征的四招。
光彩光变数字“100”
闪现正面中央
位于百元钞票正面中央“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下面,数字“100”旧版是用普通油墨印制的,而新版是用光彩光变油墨印制的。
光彩光变技术是国际钞票防伪领域公认的前沿公众防伪技术之一,掌握这个技巧,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新版百元。
4毫米宽的光变安全线
纵贯正面右侧
新版百元钞票的另一防伪“大招”,就在于正面右侧的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
反观旧版百元钞票的安全线,虽然有开窗式安全线,但位于背面,而且很窄,不便公众观察。
正面右侧增加了蓝色竖号码
新版百元钞票正面右侧增加了一组蓝色竖号码,和正面左侧的横向号码形成了横竖双号码。当然,这两组号码的字母和数字是完全一致的。
近年来一些造假者采用真假拼接的办法变造人民币,针对这些情况,此次新版百元钞票采用了横竖双号码,以达到防范拼接变造币,以及提高机具对钞票冠字号码识别准确率的双重目的。
对印图案从方孔钱改为“100”
仔细看央行官网公布的新版百元钞票图片,可以发现正面左下角和背面右下角都有看上去有点奇怪的图样,类似于“0”的四分之一圆弧。拿起来对光看,正反面的奇怪图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100”。
其实旧版百元钞票上也有类似的设计,在正面左侧中间和背面右侧中间各印有半个方孔钱图案,对光看就是一个完整的方孔钱。
新版的“十字对印”对双面胶印提出了更高的精度要求,假币制造者很难达到这个印刷精度。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技术总监邵国伟介绍了一种5秒内辨别真伪的方式:一是平视时将金色、品红色转一定的角度,都会变成绿色;二是银行机具(点钞机、清分机及存取款一体机)机读防伪升级,这一次对纸币安全线和机读布局进行调整,有利于钞票机具的识别与鉴别。
据了解,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安排各家商业银行对验钞机、ATM机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确保能够正确识别新版100元人民币。2005版100元纸币将同时流通,但最终将逐渐被新版100元代替。除了100元,目前人民银行还没有其他的币种替换计划。
原标题:新版百元钞明起投入流通 教你5秒内辨别真伪
- 远离直播间“赌石”和“洗金”(2023-11-11)
- 1个批号产了多个“娃”化妆品“一号多用”忽悠消费者(2023-11-06)
- 山东:持续打击“刷单炒信”虚假宣传(2023-09-07)
- 天津:“刷单炒信”虚假广告成为焦点(2023-09-07)
- 网红奶茶“鹿角巷”回应7000多家山寨店:商标注册时被假店钻了法律空档(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