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识别真假保健品
手表能预防癌症,“心肺卫士”能在休克时救命,神奇仪器能够给人体充电、饮水机能把自来水变成治病神水……据央视3·15晚会报道,72岁的王大妈平时省吃俭用,为了健康,偏爱购买各种保健品,多达30多个品种,总共花费近40万元。但记者仔细看了看这些所谓的“药”,大都没有任何批准文号,来路不明。而王大妈怎么都不相信,保健品并没有给她带来健康,留下的只有一身的病痛,沉重的债务……
央视报道的王大妈的案例,并非孤例。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人参加其组织的健康讲座或体验活动。现场往往气氛热烈,有些活动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讲座、义诊只是幌子
据央视3·15晚会报道,王大妈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全部购置了保健产品。王大妈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保健产品?答案是“健康讲座”。现如今,打着“健康讲座”的旗号销售保健品,已经成为保健品销售的一种主要手段,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
家住广州番禺区的吴小姐对记者表示,有一次下班回到家,她看到桌子上堆着大大小小包装的保健品,一问才知道是老妈参加“健康讲座”时买的,一共花了5000多块。“我都提醒我妈好多次了,这样的健康讲座都是骗老人的,不要去,可还是没有拦住。”吴小姐郁闷地说。
在一些小区附近或老年人晨练的地方,经常会有人打着“义诊”、“免费理疗”的幌子销售医疗器械。不少老年人免费体验后,被忽悠购买了医疗器械,而等到发现所买器械无效甚至导致疾病严重时,对方却早已不见踪影。
据了解,免费体验医疗器械以50、60岁的老年人为主要对象,这类老年人,大多子女不在身边,手上又有钱,通过聊天、赠送礼品等“亲情营销”获取信任后向其推销产品。
据一家医疗器械体验厅的人员自曝,其所在的体验厅一共有20多台治疗器,治疗器有沙发床大小,是所谓的家庭用医疗器械,每台售价在1万元以上。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让老人听课、免费体验,“在这里,老年人要接受与传销极其相似的洗脑,最后,老人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将治疗器买回家。”
据了解,还有的商家以义诊的名义使用医疗器械提供采血化验、测量血压或其他生理指标等免费检测服务,评价被检测者的健康状况,使用后,推荐销售具有检测功能或者某种疗效神奇的医疗器械。江苏省食药监部门与公安部门曾联合行动,查处了一起涉嫌非法宣传销售保健食品案件。该团伙先是利用免费赠送小礼品赢得老人信任,并进行攀谈,向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老人发卡片,“忽悠”老人参加免费体检,体检中多数老人都被诊断为心血管功能不全。接着,由现场一位“资深教授”对诊断异常者提出“完美”的解决方案,并忽悠老人购买产品。
“连哄带骗”骗倒老人
国家食药监局此前发出消费警示称,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实际是想忽悠老年人购买产品治疗,提醒老年人加强防范。但饶是如此,仍然有很多老年人被骗。不少老年人花了大把钱,换回了一堆价格不菲、用处不大的保健品。有保健品销售人士自曝称,保健品的销售用“黑 幕重重”来形容也不为过。
小王(化名)曾在一个有数十人的团队里推销了近两年保健品,主要工作就是到小区里派发宣传单,让老大爷、老大妈们参加公司组织的会议,业内称之为“会议营销”。“在现场先施以小利,给老人派发一些小礼品,并让一些老人现身说法描述保健品的神效,边上还有很多推销员忽悠老人购买。”
小王说,那段时间他几乎被培养成一个专业“演员”。据他介绍,保健品营销团队分工明确,有时会请来一些有名气的营养专家、营销专家介绍经验。而团队负责人提出的要求是:除了违法手段外,无论使用什么方法,只要对方付钱就OK,顾客群只有老年人。
据小王透露,他们常用的一招就是“连吓带骗”。会场上总会准备一些短片,或者叫“专家讲数据”,讲述一些老年人的常见病,如心脏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从发病机理、发病后的危害性,强调该病死亡的人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老年人受不了吓,特别是在大的环境中,更容易受到感染,只要有人带头买,其他人就会跟风。
而据央视3·15晚会报道,不法商家忽悠老人有四大招:第一招,洗脑营销,打着免费健康讲座的旗号,虚构夸大他们的病情;第二招,亲情营销,一见面就喊爷爷奶奶,哄着老人高兴;第三招,体验营销,拉着老人体验各种医疗器械;第四招,免费体检,打着免费体检的幌子,在体检报告上做手脚,吓唬老人掏钱治病。
“这些产品基本上是‘三无产品’,等老人们吃了或用了出现问题时,这些人早已打一枪换了一个地方,人间蒸发了。”小王说,自己做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良心上过不去”,辞了工作,回了老家。
手表能预防癌症,“心肺卫士”能在休克时救命,神奇仪器能够给人体充电、饮水机能把自来水变成治病神水……据央视3·15晚会报道,72岁的王大妈平时省吃俭用,为了健康,偏爱购买各种保健品,多达30多个品种,总共花费近40万元。但记者仔细看了看这些所谓的“药”,大都没有任何批准文号,来路不明。而王大妈怎么都不相信,保健品并没有给她带来健康,留下的只有一身的病痛,沉重的债务……
央视报道的王大妈的案例,并非孤例。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人参加其组织的健康讲座或体验活动。现场往往气氛热烈,有些活动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讲座、义诊只是幌子
据央视3·15晚会报道,王大妈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全部购置了保健产品。王大妈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保健产品?答案是“健康讲座”。现如今,打着“健康讲座”的旗号销售保健品,已经成为保健品销售的一种主要手段,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
家住广州番禺区的吴小姐对记者表示,有一次下班回到家,她看到桌子上堆着大大小小包装的保健品,一问才知道是老妈参加“健康讲座”时买的,一共花了5000多块。“我都提醒我妈好多次了,这样的健康讲座都是骗老人的,不要去,可还是没有拦住。”吴小姐郁闷地说。
在一些小区附近或老年人晨练的地方,经常会有人打着“义诊”、“免费理疗”的幌子销售医疗器械。不少老年人免费体验后,被忽悠购买了医疗器械,而等到发现所买器械无效甚至导致疾病严重时,对方却早已不见踪影。
据了解,免费体验医疗器械以50、60岁的老年人为主要对象,这类老年人,大多子女不在身边,手上又有钱,通过聊天、赠送礼品等“亲情营销”获取信任后向其推销产品。
据一家医疗器械体验厅的人员自曝,其所在的体验厅一共有20多台治疗器,治疗器有沙发床大小,是所谓的家庭用医疗器械,每台售价在1万元以上。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让老人听课、免费体验,“在这里,老年人要接受与传销极其相似的洗脑,最后,老人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将治疗器买回家。”
据了解,还有的商家以义诊的名义使用医疗器械提供采血化验、测量血压或其他生理指标等免费检测服务,评价被检测者的健康状况,使用后,推荐销售具有检测功能或者某种疗效神奇的医疗器械。江苏省食药监部门与公安部门曾联合行动,查处了一起涉嫌非法宣传销售保健食品案件。该团伙先是利用免费赠送小礼品赢得老人信任,并进行攀谈,向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老人发卡片,“忽悠”老人参加免费体检,体检中多数老人都被诊断为心血管功能不全。接着,由现场一位“资深教授”对诊断异常者提出“完美”的解决方案,并忽悠老人购买产品。
“连哄带骗”骗倒老人
国家食药监局此前发出消费警示称,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实际是想忽悠老年人购买产品治疗,提醒老年人加强防范。但饶是如此,仍然有很多老年人被骗。不少老年人花了大把钱,换回了一堆价格不菲、用处不大的保健品。有保健品销售人士自曝称,保健品的销售用“黑 幕重重”来形容也不为过。
小王(化名)曾在一个有数十人的团队里推销了近两年保健品,主要工作就是到小区里派发宣传单,让老大爷、老大妈们参加公司组织的会议,业内称之为“会议营销”。“在现场先施以小利,给老人派发一些小礼品,并让一些老人现身说法描述保健品的神效,边上还有很多推销员忽悠老人购买。”
小王说,那段时间他几乎被培养成一个专业“演员”。据他介绍,保健品营销团队分工明确,有时会请来一些有名气的营养专家、营销专家介绍经验。而团队负责人提出的要求是:除了违法手段外,无论使用什么方法,只要对方付钱就OK,顾客群只有老年人。
据小王透露,他们常用的一招就是“连吓带骗”。会场上总会准备一些短片,或者叫“专家讲数据”,讲述一些老年人的常见病,如心脏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从发病机理、发病后的危害性,强调该病死亡的人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老年人受不了吓,特别是在大的环境中,更容易受到感染,只要有人带头买,其他人就会跟风。
而据央视3·15晚会报道,不法商家忽悠老人有四大招:第一招,洗脑营销,打着免费健康讲座的旗号,虚构夸大他们的病情;第二招,亲情营销,一见面就喊爷爷奶奶,哄着老人高兴;第三招,体验营销,拉着老人体验各种医疗器械;第四招,免费体检,打着免费体检的幌子,在体检报告上做手脚,吓唬老人掏钱治病。
“这些产品基本上是‘三无产品’,等老人们吃了或用了出现问题时,这些人早已打一枪换了一个地方,人间蒸发了。”小王说,自己做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良心上过不去”,辞了工作,回了老家。
- 远离直播间“赌石”和“洗金”(2023-11-11)
- 1个批号产了多个“娃”化妆品“一号多用”忽悠消费者(2023-11-06)
- 山东:持续打击“刷单炒信”虚假宣传(2023-09-07)
- 天津:“刷单炒信”虚假广告成为焦点(2023-09-07)
- 网红奶茶“鹿角巷”回应7000多家山寨店:商标注册时被假店钻了法律空档(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