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海鲜不能同吃?这些谣言不能信!还原真相
夏至已至。随着盛夏脚步的临近,一些关于健康、食品安全的谣言也躁动起来。其中,一些言之凿凿的视频和文章打着科学的名号让人很难辩识,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为您扒光谣言,还原真相。
辟谣
谣言一:吃一次肉相当于服用5粒避孕药
日前,一篇题为《中科院:吃一次肉相当于5粒避孕药,六成小学生体内检出兽用抗生素》的文章在网上热传。文章强调: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进行了“抗生素污染”的研究,研究发现“吃一次肉相当于5粒避孕药,饭桌上的鸡鸭猪牛鱼全都沦陷”。
这篇文章光看标题就让人觉得惶惑,打着中科院的旗号看似很权威,而在六成小学生体内检出兽用抗生素,更是让人怒从心头起。情绪已被撩拨,那么真相究竟如何?
“自媒体编辑为了赚取流量,都没弄清楚抗生素和避孕药是机理完全不同的两类药物,就扯在一起说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
通过对比抗生素和避孕药可以发现,两者的成分物质不同,作用机理和目的都不存在交集,所以,两者根本不是一类物质,并不可混为一谈。
朱毅表示,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文章是分析畜禽中抗生素残留的问题,并没有涉及避孕药。现在仅拿抗生素说事儿,已经不太能吸引眼球了。而言之凿凿地说吃一次肉等于服用5粒避孕药,才能赢得家长们高度关注,在激发、调动人们的愤怒情绪后,随之而来的是惊人的传播力。
那么,肉中含有抗生素合规吗?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是一种非常必要的保护措施。只要养殖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中的要求使用抗生素,并且严格遵守休药期的规定,“抗生素残留”符合国标要求,对人体来说就没有伤害。
但朱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虽然畜禽生病用抗生素合乎情理,但若抱着增重和防病目的,把抗生素当作维生素一样拌匀在饲料里,这就是应该摒弃的。“我们还需自我批评和反思,对滥用兽用抗生素的行为重拳出击。”
谣言二:支架搭桥俱往矣,治疗血管堵塞还看消融术
近日,一段号称是“血管消融术”的手术动画视频在网络流传。视频中的文字称,这是国外对于血管内堵塞物的综合消融术,其中包含了药物消融、热消融、激光消融等诸多技术。在大肆宣扬神乎其神的“血管消融术”后,进而得出结论:现在国内所有支架和搭桥的手术技术,早已是欧美过时的技术了。
这难道又是健康领域的科技新成果?不,这只是一则被“移花接木”拼凑而成的谣言。很快,有专业人士辟谣说,上述演示视频根本不是治疗血管堵塞的手术,而是输尿管镜碎石术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视频。传言中提到的“消融术”也不是什么国外的新型科技,而是心脏科治疗心律失常或心肌肥厚的方法,目前并不用于治疗心脏血管堵塞。
上海市同仁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王雪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心脏血管狭窄堵塞不同于输尿管里面的结石,不可能像视频演示那样单靠打碎堵塞物来处理。
那么,国内常用的支架和搭桥的手术技术真过时了吗?王雪婷指出,对于心脏血管狭窄以及堵塞,目前世界公认的治疗办法还是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心脏支架或搭桥手术,并没有什么巧办法。而在进行支架手术时,医生可能会采用旋磨或者旋切等一些特殊手段,来疏通血管狭窄阻塞的部分,但均不能代替支架置入本身。
谣言三:常用右耳接电话辐射会伤害大脑
接电话时,你习惯用哪只耳朵接听?答案是右耳的人们,可不要被下面的网传消息给忽悠了。
近来,网上盛传一则消息称,常用右耳接听电话,会直接影响大脑,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损伤。理由是,大脑的主要系统都在右脑,而手机有很大的辐射,会直接伤害大脑。
大家都知道,大脑的左右两半球在机能上各有分工,左侧大脑主要负责语言、文字、计算等,侧重于抽象思维;右侧大脑主要负责音乐、图形和空间知觉等,侧重于形象思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刘巧平表示,左耳与右耳离我们的头颅与大脑的距离一样,不存在哪个离大脑更近,所以无论用左耳接听电话还是右耳接听电话,对我们的健康影响都没有区别。
现代人每天都暴露在各种电磁辐射的环境中,电脑、电吹风、电视机等带电用品都有一定量的辐射,手机的辐射只是其中之一。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手机,接听电话时的辐射就会控制在安全数值内,并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谣言四:杨梅和海鲜一起食用如同吃砒霜
随着气温慢慢升高,又到了杨梅上市、大吃海鲜的时候。在美美地吃完一顿海鲜大餐后,再来几颗杨梅解腻爽口,岂不快哉。
但是,一些人却对这样的吃法忧心忡忡,因为他们在网上看过这样的传言:杨梅不能和海鲜一起吃,因为杨梅中的维生素C会和海鲜中的砷类物质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砒霜”。
“这一说法是谣言,是之前老说的西红柿不能和海鲜同吃的变种,本质还是揪着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海鲜一起食用,如同吃砒霜,实际上是放大了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朱毅解释说,通过动物食品进入人类体内的砷主要为有机砷化合物,毒性比较小。而要想生成三氧化二砷,即我们俗称的砒霜,并不是只加点维生素C这么简单的事情。
在朱毅看来,人们日常饮食中,海鲜和新鲜蔬菜、水果都是可以放心同食的。在人体的胃液环境中,维生素C并不能独自将五价砷还原成三价砷。况且,抛开剂量去谈毒性,都是在耍流氓。
朱毅直言,目前还未发生过吃海鲜导致砷中毒身亡的事件,也没有发生过海鲜和新鲜水果同食导致砷中毒的临床案例,“这种‘案例’最早出现在不懂科学的编剧的故事情节里,后来就年复一年出现在食物相克的谣言中了。”朱毅说。(科技日 报记者 刘 垠)
夏至已至。随着盛夏脚步的临近,一些关于健康、食品安全的谣言也躁动起来。其中,一些言之凿凿的视频和文章打着科学的名号让人很难辩识,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为您扒光谣言,还原真相。
辟谣
谣言一:吃一次肉相当于服用5粒避孕药
日前,一篇题为《中科院:吃一次肉相当于5粒避孕药,六成小学生体内检出兽用抗生素》的文章在网上热传。文章强调: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进行了“抗生素污染”的研究,研究发现“吃一次肉相当于5粒避孕药,饭桌上的鸡鸭猪牛鱼全都沦陷”。
这篇文章光看标题就让人觉得惶惑,打着中科院的旗号看似很权威,而在六成小学生体内检出兽用抗生素,更是让人怒从心头起。情绪已被撩拨,那么真相究竟如何?
“自媒体编辑为了赚取流量,都没弄清楚抗生素和避孕药是机理完全不同的两类药物,就扯在一起说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
通过对比抗生素和避孕药可以发现,两者的成分物质不同,作用机理和目的都不存在交集,所以,两者根本不是一类物质,并不可混为一谈。
朱毅表示,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文章是分析畜禽中抗生素残留的问题,并没有涉及避孕药。现在仅拿抗生素说事儿,已经不太能吸引眼球了。而言之凿凿地说吃一次肉等于服用5粒避孕药,才能赢得家长们高度关注,在激发、调动人们的愤怒情绪后,随之而来的是惊人的传播力。
那么,肉中含有抗生素合规吗?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是一种非常必要的保护措施。只要养殖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中的要求使用抗生素,并且严格遵守休药期的规定,“抗生素残留”符合国标要求,对人体来说就没有伤害。
但朱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虽然畜禽生病用抗生素合乎情理,但若抱着增重和防病目的,把抗生素当作维生素一样拌匀在饲料里,这就是应该摒弃的。“我们还需自我批评和反思,对滥用兽用抗生素的行为重拳出击。”
谣言二:支架搭桥俱往矣,治疗血管堵塞还看消融术
近日,一段号称是“血管消融术”的手术动画视频在网络流传。视频中的文字称,这是国外对于血管内堵塞物的综合消融术,其中包含了药物消融、热消融、激光消融等诸多技术。在大肆宣扬神乎其神的“血管消融术”后,进而得出结论:现在国内所有支架和搭桥的手术技术,早已是欧美过时的技术了。
这难道又是健康领域的科技新成果?不,这只是一则被“移花接木”拼凑而成的谣言。很快,有专业人士辟谣说,上述演示视频根本不是治疗血管堵塞的手术,而是输尿管镜碎石术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视频。传言中提到的“消融术”也不是什么国外的新型科技,而是心脏科治疗心律失常或心肌肥厚的方法,目前并不用于治疗心脏血管堵塞。
上海市同仁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王雪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心脏血管狭窄堵塞不同于输尿管里面的结石,不可能像视频演示那样单靠打碎堵塞物来处理。
那么,国内常用的支架和搭桥的手术技术真过时了吗?王雪婷指出,对于心脏血管狭窄以及堵塞,目前世界公认的治疗办法还是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心脏支架或搭桥手术,并没有什么巧办法。而在进行支架手术时,医生可能会采用旋磨或者旋切等一些特殊手段,来疏通血管狭窄阻塞的部分,但均不能代替支架置入本身。
谣言三:常用右耳接电话辐射会伤害大脑
接电话时,你习惯用哪只耳朵接听?答案是右耳的人们,可不要被下面的网传消息给忽悠了。
近来,网上盛传一则消息称,常用右耳接听电话,会直接影响大脑,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损伤。理由是,大脑的主要系统都在右脑,而手机有很大的辐射,会直接伤害大脑。
大家都知道,大脑的左右两半球在机能上各有分工,左侧大脑主要负责语言、文字、计算等,侧重于抽象思维;右侧大脑主要负责音乐、图形和空间知觉等,侧重于形象思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刘巧平表示,左耳与右耳离我们的头颅与大脑的距离一样,不存在哪个离大脑更近,所以无论用左耳接听电话还是右耳接听电话,对我们的健康影响都没有区别。
现代人每天都暴露在各种电磁辐射的环境中,电脑、电吹风、电视机等带电用品都有一定量的辐射,手机的辐射只是其中之一。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手机,接听电话时的辐射就会控制在安全数值内,并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谣言四:杨梅和海鲜一起食用如同吃砒霜
随着气温慢慢升高,又到了杨梅上市、大吃海鲜的时候。在美美地吃完一顿海鲜大餐后,再来几颗杨梅解腻爽口,岂不快哉。
但是,一些人却对这样的吃法忧心忡忡,因为他们在网上看过这样的传言:杨梅不能和海鲜一起吃,因为杨梅中的维生素C会和海鲜中的砷类物质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砒霜”。
“这一说法是谣言,是之前老说的西红柿不能和海鲜同吃的变种,本质还是揪着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海鲜一起食用,如同吃砒霜,实际上是放大了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朱毅解释说,通过动物食品进入人类体内的砷主要为有机砷化合物,毒性比较小。而要想生成三氧化二砷,即我们俗称的砒霜,并不是只加点维生素C这么简单的事情。
在朱毅看来,人们日常饮食中,海鲜和新鲜蔬菜、水果都是可以放心同食的。在人体的胃液环境中,维生素C并不能独自将五价砷还原成三价砷。况且,抛开剂量去谈毒性,都是在耍流氓。
朱毅直言,目前还未发生过吃海鲜导致砷中毒身亡的事件,也没有发生过海鲜和新鲜水果同食导致砷中毒的临床案例,“这种‘案例’最早出现在不懂科学的编剧的故事情节里,后来就年复一年出现在食物相克的谣言中了。”朱毅说。(科技日 报记者 刘 垠)
- 远离直播间“赌石”和“洗金”(2023-11-11)
- 1个批号产了多个“娃”化妆品“一号多用”忽悠消费者(2023-11-06)
- 山东:持续打击“刷单炒信”虚假宣传(2023-09-07)
- 天津:“刷单炒信”虚假广告成为焦点(2023-09-07)
- 网红奶茶“鹿角巷”回应7000多家山寨店:商标注册时被假店钻了法律空档(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