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氢电动破冰向北寒冷地区有了新能源技术“最优解”
在日前举办的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以下简称哈尔滨亚冬会)上,作为此次赛事的公共出行和物流保障用车,350辆以甲醇为燃料的醇氢电动汽车以其高效、环保和适应性强等特点迅速出圈。这也是采用醇氢混合动力系统的醇氢电动汽车首次规模化进入公众视野。
据了解,去年国内多地发布关于加快甲醇汽车生产应用的政策,今年将有多款醇氢汽车进入消费市场。醇氢汽车具备哪些优势?将对技术形态相对稳定的新能源车消费市场产生何种影响?在使用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新能源家族添新成员
本届哈尔滨亚冬会不仅是冰雪运动的盛宴,也是一个诠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绝佳窗口,而新能源车无疑是汽车市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在当前的新能源车市场中,主要产品类别有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汽车以及油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且在终端消费市场均有稳定消费支撑。
在这场体育盛会中,醇氢电动汽车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良好表现受到市场各方关注。不过,由于发展时间尚短,提及有关醇氢汽车的产品使用特点,不少人会感到陌生。醇氢电动汽车产品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记者了解到,醇氢汽车是先通过车载的醇重整器,将醇类物质与水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重整反应,生成富含氢气的混合气体,然后将氢气输送到燃料电池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电能再驱动电动机,进而带动车辆行驶。
醇氢汽车与多年前投入市场应用的甲醇汽车有何区别?某自主品牌负责人曾对此公开解释称,此前甲醇基本上都是用天然气、煤炭或者其他碳化石能源转化而来,所以统称为甲醇汽车。而现在将风能、太阳能等不稳定的能源转换成甲醇类的液体能源,将甲醇作为氢的载体,所以业内把这类醇称之为醇氢。
绿色甲醇是业内公认的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可以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是能源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醇氢汽车是新一代电动汽车,它在电动化基础上,把甲醇作为液态的氢直接替代传统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用于发电、供电,实现了比纯电动车辆充电补能方式更加便捷、更经济实用的升级发展。
早在2019年,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等8部门发布《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生产企业在现有制造体系基础上,针对甲醇汽车特性,通过技术改造完善甲醇汽车制造体系,提升甲醇汽车制造技术水平,开发甲醇乘用车、商用车、非道路工程车等车辆及动力机械,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在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相关部门正大力推动交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甲醇类汽车将是多元技术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企业应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更绿色的能源来实现甲醇技术的引领,助推其在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方面作出更多贡献。
丰富消费市场购车选择
随着关键领域技术突破,如今新能源车整体水平在安全性、智能化、舒适性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但自推广以来,备受消费市场诟病的新能源车冬季续航衰减问题仍未完全得到解决。
本届哈尔滨亚冬会举办期间,当地温度普遍在零下10摄氏度到零下25摄氏度之间。如此严寒天气条件下,目前在新车市场占有最大市场份额的纯电动车因动力电池续航衰减影响正常用车体验,未能服务于本届亚冬会赛场。这也折射出目前新能源车面临的一大现实挑战。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24中国汽研汽车指数极北寒测测评洞察报告》显示,部分车辆在严寒天气下动力电池续航抗衰表现仍有待提升。其中,空调采暖通过率仅五成,表现不佳,PTC加热技术仍是低温主流方案,热泵空调在零下20摄氏度环境下的效果应用欠佳。
锂离子动力电池普遍惧怕的严寒天气,并非醇氢电动汽车的缺点所在。据了解,醇氢电动汽车能够在最低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下正常启动。这为车企打开北方高寒区域消费市场提供了可能。
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车单月市场渗透率连续多月超过50%。尽管整体市场表现抢眼,但在温度低、低温环境持续时间较长以及高海拔等地区市场表现一般。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结合市占率和纯电动车特性来看,意味着这部分地区的消费者需要一款真正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新能源车产品。如果产品使用缺陷问题得到显著解决,将有效释放新能源车消费体量,对整体新能源车市场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醇氢电动汽车相当于车里配备了一个燃料箱,可以同时容纳甲醇和汽油,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100%甲醇、100%汽油,或者两者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然后通过燃烧燃料箱里的这些燃料来给车上的电池进行发电,最终达成驱动汽车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1升甲醇的价格为2.5元左右,相对92号汽油价格每升便宜超5元,大幅降低了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用车成本。某自主品牌甲醇汽车业务中心工作人员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这种设计方式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用车期间补能的便捷性,还解决了消费市场长期存在的充电等待时间过长、低温环境下的衰减焦虑等,从使用环节就对消费者更友好。”
加快布局醇氢生态是关键
未来,醇氢电动汽车若规模化进入消费市场,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其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甲醇加注站数量有限影响车主补能体验等。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在醇氢汽车市场保有量有限的情况下,建设甲醇加注站步伐相对缓慢。目前全国已经布局的甲醇加注站约400座,远不如加油站、充电桩和氢能加注站的数量,使得醇氢汽车的发展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窘境。
制约醇氢汽车发展速度的另一个原因是,醇氢电动汽车目前仍然只是相关政策中的“绿色产品”,并未将其列入新能源汽车的序列中。因此,醇氢电动汽车还享受不到有关部门推动新能源车发展的政策支持,例如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车下乡等。
为了推进醇氢市场化发展,去年8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实施细则》,对甲醇单一燃料、燃油替代率50%以上的甲醇和燃油双燃料新建船舶实施补贴政策。在此背景下,业内期待未来会有相关利好政策延续至乘用车领域。
记者了解到,如今,部分城市已经在该领域展开布局。去年12月,辽宁省沈阳市发布了《关于加快沈阳市甲醇汽车生产及推广应用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内容包括加快甲醇汽车制造体系建设、推进车用甲醇燃料生产及加注体系建设、加快技术创新及标准体系建设、鼓励甲醇汽车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4个部分多条具体措施。
汽车主机厂除了布局醇氢电动车型之外,还在积极打造醇氢生态,以覆盖上下游。据悉,某自主品牌已协同生态伙伴打造了“制—运—储—用”的醇氢生态,目前已形成以醇氢汽车为核心,绿醇制备、甲醇加注、醇电汽车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更多地区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响应,醇氢电动汽车将在未来释放更大发展潜力,为全国的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日前举办的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以下简称哈尔滨亚冬会)上,作为此次赛事的公共出行和物流保障用车,350辆以甲醇为燃料的醇氢电动汽车以其高效、环保和适应性强等特点迅速出圈。这也是采用醇氢混合动力系统的醇氢电动汽车首次规模化进入公众视野。
据了解,去年国内多地发布关于加快甲醇汽车生产应用的政策,今年将有多款醇氢汽车进入消费市场。醇氢汽车具备哪些优势?将对技术形态相对稳定的新能源车消费市场产生何种影响?在使用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新能源家族添新成员
本届哈尔滨亚冬会不仅是冰雪运动的盛宴,也是一个诠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绝佳窗口,而新能源车无疑是汽车市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在当前的新能源车市场中,主要产品类别有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汽车以及油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且在终端消费市场均有稳定消费支撑。
在这场体育盛会中,醇氢电动汽车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良好表现受到市场各方关注。不过,由于发展时间尚短,提及有关醇氢汽车的产品使用特点,不少人会感到陌生。醇氢电动汽车产品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记者了解到,醇氢汽车是先通过车载的醇重整器,将醇类物质与水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重整反应,生成富含氢气的混合气体,然后将氢气输送到燃料电池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电能再驱动电动机,进而带动车辆行驶。
醇氢汽车与多年前投入市场应用的甲醇汽车有何区别?某自主品牌负责人曾对此公开解释称,此前甲醇基本上都是用天然气、煤炭或者其他碳化石能源转化而来,所以统称为甲醇汽车。而现在将风能、太阳能等不稳定的能源转换成甲醇类的液体能源,将甲醇作为氢的载体,所以业内把这类醇称之为醇氢。
绿色甲醇是业内公认的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可以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是能源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醇氢汽车是新一代电动汽车,它在电动化基础上,把甲醇作为液态的氢直接替代传统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用于发电、供电,实现了比纯电动车辆充电补能方式更加便捷、更经济实用的升级发展。
早在2019年,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等8部门发布《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生产企业在现有制造体系基础上,针对甲醇汽车特性,通过技术改造完善甲醇汽车制造体系,提升甲醇汽车制造技术水平,开发甲醇乘用车、商用车、非道路工程车等车辆及动力机械,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在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相关部门正大力推动交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甲醇类汽车将是多元技术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企业应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更绿色的能源来实现甲醇技术的引领,助推其在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方面作出更多贡献。
丰富消费市场购车选择
随着关键领域技术突破,如今新能源车整体水平在安全性、智能化、舒适性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但自推广以来,备受消费市场诟病的新能源车冬季续航衰减问题仍未完全得到解决。
本届哈尔滨亚冬会举办期间,当地温度普遍在零下10摄氏度到零下25摄氏度之间。如此严寒天气条件下,目前在新车市场占有最大市场份额的纯电动车因动力电池续航衰减影响正常用车体验,未能服务于本届亚冬会赛场。这也折射出目前新能源车面临的一大现实挑战。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24中国汽研汽车指数极北寒测测评洞察报告》显示,部分车辆在严寒天气下动力电池续航抗衰表现仍有待提升。其中,空调采暖通过率仅五成,表现不佳,PTC加热技术仍是低温主流方案,热泵空调在零下20摄氏度环境下的效果应用欠佳。
锂离子动力电池普遍惧怕的严寒天气,并非醇氢电动汽车的缺点所在。据了解,醇氢电动汽车能够在最低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下正常启动。这为车企打开北方高寒区域消费市场提供了可能。
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车单月市场渗透率连续多月超过50%。尽管整体市场表现抢眼,但在温度低、低温环境持续时间较长以及高海拔等地区市场表现一般。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结合市占率和纯电动车特性来看,意味着这部分地区的消费者需要一款真正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新能源车产品。如果产品使用缺陷问题得到显著解决,将有效释放新能源车消费体量,对整体新能源车市场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醇氢电动汽车相当于车里配备了一个燃料箱,可以同时容纳甲醇和汽油,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100%甲醇、100%汽油,或者两者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然后通过燃烧燃料箱里的这些燃料来给车上的电池进行发电,最终达成驱动汽车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1升甲醇的价格为2.5元左右,相对92号汽油价格每升便宜超5元,大幅降低了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用车成本。某自主品牌甲醇汽车业务中心工作人员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这种设计方式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用车期间补能的便捷性,还解决了消费市场长期存在的充电等待时间过长、低温环境下的衰减焦虑等,从使用环节就对消费者更友好。”
加快布局醇氢生态是关键
未来,醇氢电动汽车若规模化进入消费市场,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其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甲醇加注站数量有限影响车主补能体验等。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在醇氢汽车市场保有量有限的情况下,建设甲醇加注站步伐相对缓慢。目前全国已经布局的甲醇加注站约400座,远不如加油站、充电桩和氢能加注站的数量,使得醇氢汽车的发展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窘境。
制约醇氢汽车发展速度的另一个原因是,醇氢电动汽车目前仍然只是相关政策中的“绿色产品”,并未将其列入新能源汽车的序列中。因此,醇氢电动汽车还享受不到有关部门推动新能源车发展的政策支持,例如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车下乡等。
为了推进醇氢市场化发展,去年8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实施细则》,对甲醇单一燃料、燃油替代率50%以上的甲醇和燃油双燃料新建船舶实施补贴政策。在此背景下,业内期待未来会有相关利好政策延续至乘用车领域。
记者了解到,如今,部分城市已经在该领域展开布局。去年12月,辽宁省沈阳市发布了《关于加快沈阳市甲醇汽车生产及推广应用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内容包括加快甲醇汽车制造体系建设、推进车用甲醇燃料生产及加注体系建设、加快技术创新及标准体系建设、鼓励甲醇汽车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4个部分多条具体措施。
汽车主机厂除了布局醇氢电动车型之外,还在积极打造醇氢生态,以覆盖上下游。据悉,某自主品牌已协同生态伙伴打造了“制—运—储—用”的醇氢生态,目前已形成以醇氢汽车为核心,绿醇制备、甲醇加注、醇电汽车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更多地区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响应,醇氢电动汽车将在未来释放更大发展潜力,为全国的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
- 最高可补贴30% 家装厨卫“焕新”迎来新动力(2025-02-21)
- 2024年65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获批(2025-02-21)
- 1月数据显示:多数自主品牌保值率上涨,新能源车保值率趋于稳定二手车市场“稳”字当头…(2025-02-20)
- 多地“新春第一会”聚焦楼市公积金成为施策重点 (2025-02-19)
- 火车票灵活降价助力扩大文旅消费(202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