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浙沪皖多部门“多项事一次查”成效显著
近日,苏浙沪皖四地多部门建立“多项事一次查”监管新模式被评为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第二批“最佳实践案例”,入选江苏省市场监管系统改革创新经验做法复制推广清单。
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与安徽省宣城市、浙江省湖州市、上海市金山区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深化拓展“信用+”场景应用,探索开展跨区域跨部门“信用+双随机”联动抽查,全力打造监管同标、信息共享、结果互认的协同监管格局,有力提升了日常监管效能。
机制共建。四地签订“双随机”联动抽查工作机制协议,建立“统一目标任务、统一监管标准、统一指挥调度、统一抽查检查、统一信息公示”的联动抽查工作机制,推动实现风险防控“同步响应”、监管执法“同城待遇”、信用评价“同声相应”。
监管共为。四地统筹协调多部门共同开展旅游景区、旅行社、旅客运输等关联行业跨区域联合“双随机”抽查,按照“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要求,对旅游合同、旅游包车、价格行为等14个事项进行检查,并充分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
成果共享。四地对抽查检查结果共享互认,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发现违法线索及时推送属地查处,实现监管闭环,强化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应用,丰富经营主体信用画像。同时,对守信主体统一设置“守信免查”包容期,依法少查甚至不查;对失信主体联动实施信用惩戒和信用修复,共同引导经营主体诚信自律。
“多项事一次查”执法效果如何?“通过建立长三角区域联动抽查机制,整合监管资源,共享监管数据,四地三部门不仅将原先共36项单部门检查任务整合为各地分别开展1项部门联合检查任务,还将原先每个经营主体最多接受四地12个部门12次检查压减为只接受1次检查,大大减少对经营主体的干扰。”镇江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截至2023年底,苏浙沪皖四地共安排执法检查802人次,检查387家旅游行业企业,发现问题56个。
近日,苏浙沪皖四地多部门建立“多项事一次查”监管新模式被评为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第二批“最佳实践案例”,入选江苏省市场监管系统改革创新经验做法复制推广清单。
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与安徽省宣城市、浙江省湖州市、上海市金山区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深化拓展“信用+”场景应用,探索开展跨区域跨部门“信用+双随机”联动抽查,全力打造监管同标、信息共享、结果互认的协同监管格局,有力提升了日常监管效能。
机制共建。四地签订“双随机”联动抽查工作机制协议,建立“统一目标任务、统一监管标准、统一指挥调度、统一抽查检查、统一信息公示”的联动抽查工作机制,推动实现风险防控“同步响应”、监管执法“同城待遇”、信用评价“同声相应”。
监管共为。四地统筹协调多部门共同开展旅游景区、旅行社、旅客运输等关联行业跨区域联合“双随机”抽查,按照“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要求,对旅游合同、旅游包车、价格行为等14个事项进行检查,并充分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
成果共享。四地对抽查检查结果共享互认,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发现违法线索及时推送属地查处,实现监管闭环,强化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应用,丰富经营主体信用画像。同时,对守信主体统一设置“守信免查”包容期,依法少查甚至不查;对失信主体联动实施信用惩戒和信用修复,共同引导经营主体诚信自律。
“多项事一次查”执法效果如何?“通过建立长三角区域联动抽查机制,整合监管资源,共享监管数据,四地三部门不仅将原先共36项单部门检查任务整合为各地分别开展1项部门联合检查任务,还将原先每个经营主体最多接受四地12个部门12次检查压减为只接受1次检查,大大减少对经营主体的干扰。”镇江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截至2023年底,苏浙沪皖四地共安排执法检查802人次,检查387家旅游行业企业,发现问题56个。
-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广东已有35个城市参加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实现21个地级以上…(2025-03-27)
- 黑龙江启动重点领域广告专项整治(2025-03-27)
- 福建首个智能服务机器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站成立(2025-03-27)
- 浙江发布实施《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系统接口技术导则》(2025-03-27)
- 广西推动“守合同重信用”公示走实见效以信用赋能企业诚信发展(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