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2年第三季度产品质量基本状况
11月28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质检总局办公厅副主任付文飙发布了2012年学生用品等4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2012年第三季度产品质量基本状况、2012年10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情况和10月特种设备事故情况等4个方面的情况,其中2012年第三季度产品质量基本状况具体情况如下:
国内制造业产品方面。国家雷竞技新官网37类3699家企业生产的3862种产品,批次抽样合格率为92.3%。大、中、小型企业国家雷竞技新官网批次抽样合格率分别为98.2%、94.9%、89.5%
进出口商品方面。全国共检验检疫进口商品122.90万批,货值2347.33亿美元。检出不合格进口商品4.77万批,货值245.18亿美元。全国共检验检疫出口商品383.43万批,货值1789.46亿美元。检出不合格出口商品0.49万批,货值1.77亿美元。
食品方面。国内食品风险监测样品6724个,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食品品质不达标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全国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进口食品634批,检出的不合格进口食品均按照有关规定做了处理。
特种设备。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43起,死亡67人,受伤36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违章作业、违规生产(制造、修理、改造、充装、维保)、使用以及管理不善等。
产品质量投诉。2012年第三季度,全国各级12365共受理业务23.33万件,其中打假举报1.01万件,质量申诉0.75万件,咨询21.57万件。
执法打假方面。全国质检系统第三季度共查处案件3.34万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13亿元,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案件236起。查处各类食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9335起,涉案货值2.36亿元;查处假劣农资案件1153起,涉案货值1.4亿元;查处建材案件5004起,查获货值2.5亿元。
针对上半年产品质量问题,全国质检系统已采取了以下相关措施。一是深入开展“质量月”活动。“质量月”期间,全国共组织各类活动2200余次,参与活动的骨干企业达55余万家,参加群众人数达6000多万人次。通过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将活动同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服务民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紧密结合,检查发现并解决了一批质量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消费信心。二是集中开展质量风险排查和整治活动。截至9月底,排查工业产品生产企业86272家,排查风险隐患信息23260条,查处案件5570起,查处企业7536家,查获货值25773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41起。根据风险排查情况,开展“黑心棉”专项整治活动,查获劣质原料8.3吨、伪劣絮用纤维制品8938件。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农资、建材、汽配、化妆品违法行为的“质检利剑行动”,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三是扎实开展质量提升活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机械工业联合会等部门,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种,抓好生产、招标和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解决无证生产、“低标”生产、故意规避监管等严重影响生产经营秩序的重点问题,切实提升电线电缆质量水平。会同环保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制定《关于促进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提升的指导意见》,要求车用汽柴油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保证的法律责任、诚信经营的社会责任、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责任,完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成品油出厂检验、成品油入库查验、产品质量追溯、售后服务等制度。开展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工作,提升车用汽柴油质量水平。联合水利部、全国节水办制定并下发《关于加强节水产品质量提升与推广普及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实施节水产品质量提升与推广普及长效工作机制,提升节水产品质量。四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重点开展了电梯等公共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宣教、督查工作。针对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设备开展监督检查。在大型游乐设施的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中,严查生产源头和使用环节,及时消除隐患。
11月28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质检总局办公厅副主任付文飙发布了2012年学生用品等4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2012年第三季度产品质量基本状况、2012年10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情况和10月特种设备事故情况等4个方面的情况,其中2012年第三季度产品质量基本状况具体情况如下:
国内制造业产品方面。国家雷竞技新官网37类3699家企业生产的3862种产品,批次抽样合格率为92.3%。大、中、小型企业国家雷竞技新官网批次抽样合格率分别为98.2%、94.9%、89.5%
进出口商品方面。全国共检验检疫进口商品122.90万批,货值2347.33亿美元。检出不合格进口商品4.77万批,货值245.18亿美元。全国共检验检疫出口商品383.43万批,货值1789.46亿美元。检出不合格出口商品0.49万批,货值1.77亿美元。
食品方面。国内食品风险监测样品6724个,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食品品质不达标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全国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进口食品634批,检出的不合格进口食品均按照有关规定做了处理。
特种设备。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43起,死亡67人,受伤36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违章作业、违规生产(制造、修理、改造、充装、维保)、使用以及管理不善等。
产品质量投诉。2012年第三季度,全国各级12365共受理业务23.33万件,其中打假举报1.01万件,质量申诉0.75万件,咨询21.57万件。
执法打假方面。全国质检系统第三季度共查处案件3.34万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13亿元,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案件236起。查处各类食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9335起,涉案货值2.36亿元;查处假劣农资案件1153起,涉案货值1.4亿元;查处建材案件5004起,查获货值2.5亿元。
针对上半年产品质量问题,全国质检系统已采取了以下相关措施。一是深入开展“质量月”活动。“质量月”期间,全国共组织各类活动2200余次,参与活动的骨干企业达55余万家,参加群众人数达6000多万人次。通过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将活动同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服务民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紧密结合,检查发现并解决了一批质量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消费信心。二是集中开展质量风险排查和整治活动。截至9月底,排查工业产品生产企业86272家,排查风险隐患信息23260条,查处案件5570起,查处企业7536家,查获货值25773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41起。根据风险排查情况,开展“黑心棉”专项整治活动,查获劣质原料8.3吨、伪劣絮用纤维制品8938件。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农资、建材、汽配、化妆品违法行为的“质检利剑行动”,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三是扎实开展质量提升活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机械工业联合会等部门,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种,抓好生产、招标和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解决无证生产、“低标”生产、故意规避监管等严重影响生产经营秩序的重点问题,切实提升电线电缆质量水平。会同环保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制定《关于促进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提升的指导意见》,要求车用汽柴油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保证的法律责任、诚信经营的社会责任、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责任,完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成品油出厂检验、成品油入库查验、产品质量追溯、售后服务等制度。开展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工作,提升车用汽柴油质量水平。联合水利部、全国节水办制定并下发《关于加强节水产品质量提升与推广普及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实施节水产品质量提升与推广普及长效工作机制,提升节水产品质量。四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重点开展了电梯等公共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宣教、督查工作。针对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设备开展监督检查。在大型游乐设施的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中,严查生产源头和使用环节,及时消除隐患。
- 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组对云南省政府质量工作进行实地核查(2018-01-10)
- 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组对河南省质量工作开展实地核查(2018-01-10)
- 国家质检总局侯建国书记带队考核浙江政府质量工作(2018-01-10)
- 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组来渝检查考核(2018-01-10)
- 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组一行赴伊犁州进行实地考核(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