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双基”建设 促进“质量提升”
阅读提示
县级局是质监系统的最基层单位,也是质监工作最基础的主体责任单位。只有把县级局建强建好,质监事业发展的根基才会牢、活力才会大、后劲才会足。近年来,山东省质监系统紧紧围绕总局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加大基层基础建设力度,取得了可喜成就,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为了把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真正抓到位,今年以来,山东省质监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工作部署,围绕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条主线,深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全面加大对基层能力建设支持力度,通过抓基层、打基础,进一步强化了服务理念,提高了检测水平,规范了执法行为,使基层质监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扑下身子 深入基层摸实情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要求,今年年初,山东质监局再次召开全省系统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动员全省系统振奋精神,再接再厉,把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提高到新的水平。
会上,省局局长丛大鸣要求全省系统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扎扎实实地把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引向深入。他强调,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要深刻理解“三确立”的双基工作目标,即“确立县级局工作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市局为主的县级局管理框架,确立县级局的发展模式和考核体系”;需要全面把握“三深入”的双基工作路径,即“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调研”;需要切实加大双基工作力度,把双基工作扎实引向深入。
会议确定了按照“双基主导、三级联动、全员参与、重在落实”的思路,定好了开展双基建设工作的调子。
为深入倾听基层呼声,切实了解基层所盼,找准当前基层基础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动员会结束后,山东省局组成了8个调研组,由局领导分别带队到各市、县局开展调研活动。调研工作由省、市、县局三级共同参与、共同开展、共同落实。
各调研组针对基层局贯彻落实省局基层基础建设工作部署情况,对做好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意见建议;对编制质监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意见建议;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等五个重点带动战略,围绕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区域优势产业,推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服务企业发展等方面;质监部门如何履行职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要做好哪些工作,有哪些具体办法和措施这些实际内容分头进行实地调研。
省局各处室、直属单位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结合调研活动,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扶持基层基础建设的措施和意见。各市、县局围绕省局提出的调研内容,制定了工作方案,组织人员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调研工作中,省局领导每到一处,都深入到工作一线,详细询问工作开展情况以及面临的实际困难,与工作人员热情交谈,仔细倾听工作人员的情况介绍,探讨进一步规范基层管理、加强基础建设的工作措施和意见,并深入企业实验室和生产车间,仔细查看产品的检验程序,了解产品品种和性能等情况,研讨如何进一步帮扶企业加快发展。
通过“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调研”活动的开展,摸清了基层质监工作责任重、压力大、事务多的实际情况,找出了基层存在的基础比较薄弱、发展负担比较重、检验检测能力比较弱和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推动基层局管理规范化、提高基层局业务能力和人员素质等一些具体的建议措施,为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奠定了基础。
活跃脑子 规范管理抓队伍
质监工作创新,就是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管理模式,完善各项制度,提升队伍素质,破解监管难题,提高行政效能。
为全面加强人事、财务和综合业务的管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行风廉政建设,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省局明确了“确立县级局工作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市局为主的县级局管理框架,确立县级局的发展模式和考核体系”的工作思路。
针对基层局管理制度不健全,检验报告、检定证书不规范等问题,为全面规范基层局内部管理,省局研究开发了“山东金质县级局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针对县级局的业务工作特点和需求,经过认真梳理和流程再造,设置了包括业务工作、人事管理、财务及固定资产等13个模块,涵盖县级局全部工作范畴。在17个县级质监局试点应用的基础上,在全省系统基层局进行了全面推广。该系统的使用,有力推动了基层局综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局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和人员素质。
潍坊诸城市局局长王磊说:“山东金质县级局综合管理系统运行以来,全局步入了信息化管理轨道,达到了‘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的目的,促进了机关管理的规范、有序运行。每名工作人员对企业的服务情况都在全局领导、职工的监督下进行,避免了暗箱操作。所有收费由财务人员统一输入上网,做到收费数额的公开化、透明化,提高了收费、办案的透明度。”
在大力推广应用山东金质县级局综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省局还为基层局配置了检验检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区域网络,使基层局各项工作规范统一、检验报告可查可控、监督管理高效迅捷,建立起了科学、合理的业务管理新模式。“山东金质县级局综合管理系统可以查阅企业电子影像档案,企业需要哪方面的服务一目了然,避免了服务‘死角’。还规范了检验检测业务受理、报告出具流程,提高了检验检测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水平,食品检验样品处理时间从72小时降低到1小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莱芜市局局长陈玉彬说。
针对基层局干部职工普遍学历不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等问题,山东局按照“着眼于推动基层发展、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和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的原则,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方案,从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科学管理、综合协调等方面,按区域、分层次对基层局干部开展了有针对性地轮训,提高了基层局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去年以来,先后与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领导干部培训班和质量管理高级研修班,对2206名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军转干部、新招录公务员进行了培训。
省局还分三批组织90名基层局领导干部赴江苏、浙江、天津、东北、安徽和广西等省份进行了考察学习。学习外地各基层局在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创新思路、加强技术机构建设、规范人员队伍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县级局局长们考察结束后纷纷表示,通过考察学习,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解放了思想,看到了差距,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针对基层局行政执法不规范、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他们按照“精心、精细、精准、精益求精”的要求,立足关口前移,源头治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规范执法监管行为,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在醒目位置悬挂国家质检总局新颁布的“十不准”、“五公开”规定,完善了行风监督卡制度、走访企业制度、领导接访等制度,畅通公开渠道,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取得了显著成效。
德州禹城市局针对县级质监部门执法、技术服务等易造成违法行为处罚不到位、滋生不廉行为的关键岗位,制定措施进行内控,通过实施排查、监控、问责“三位一体”的互联内控机制,增强了关键岗位人员的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促进了质监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确保了严格执法、廉洁执法。2010年,该局案件办理质量同比提高了两个百分点,计量器具检定率和产品定检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行风评议名次从去年的第22位提高到第5名。近日,滕州市质监局因连续两年位居行评前5名被滕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2010年度“政风行风建设免评单位”。
创新路子 科技兴检促发展
科技兴检是质监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围绕地区产业升级、质量提升等工作动脑筋,大力增强检验检测能力,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水平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有威信、有作为、有地位。
山东省质监局主动把技术机构的发展放到全省经济发展的全局中思考和谋划,为技术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平台和空间,提供政策支持。自2004年开始,筹划建设了被冠称“三大质检高地”的国家质检中心(山东)、鲁南质检中心和胶东质检中心。其中,国家质检中心(山东)一期工程建筑面积5.0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亿多元,整合了山东省质检院、山东省计量院、山东省局信息中心、济南市质检所等多家技术机构,合计入住8家国家级质检中心,各部门实现了业务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了1+1>2的建设能效。近日,占地7公顷,总投资13280万元,包含5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和5个省级质检中心的鲁北质检中心又已破土动工。截至目前,山东省质监系统已成功建设了28家国家质检中心,各国家中心新增设备总值2.2亿元。
质检中心的建设实现了对原有人力资源、检测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更合理、更规范的整合与配置。目前,各国家中心拥有国家质检总局优秀中青年专家两人、国家质检总局学术骨干6人、省局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省局首席检测师20人、博士研究生66人。“十一五”期间已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7项,人才的凝聚带动全省整个质监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通过资源的合理重组与配置,解决了影响质监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从根本上消除了职能不清、业务重叠以及发展滞后等问题。
围绕基层技术机构建设相对薄弱,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检不了、检不准、检不快等问题,山东质监局在自身技术能力突出,产业聚集明显,政府支持力度大的县级局设立省级质检中心,提升检验检测水平,切实做到了想政府之所想、急产业之所急,贴近产业、深入企业,履行监督把关、技术服务的质监职能。目前,全省拥有省级质检中心69家,其中县级省中心29家,这些中心的设立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已有不少县、区将县级质监技术机构实验室建设纳入了当地产业进步、经济发展的通盘规划。
质检中心的建设避免了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把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在高、精、尖项目建设上,统筹业务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及时、周到、全方位的服务,为今后质量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技术咨询等业务的开展搭建了统一的技术平台。目前质检中心检测项目涵盖食品、化工、轻工、建材、纤维纺织、特种设备等山东省支柱产业领域,形成了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在促进全国相关产业进步,推动山东省产业集群发展,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迈开步子 质监事业谱新篇
迈开步子,就是要多动脑、善思考、加快基层质监事业发展的步伐。山东质监局在经费保障、设备配置、能力提升、监管机制等各方面加大对基层单位的扶持力度,迈开了基层质监事业发展的步子。
对基层局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拨付资金3900余万元对各单位行政人员支出缺口进行补助,保障了基层局行政人员的日常公用支出。加大了对基层局的投入,对财务状况差的基层局给予困难补助,拨付2100余万元帮扶全省30个财政困难基层局还清了历史负债,卸下了阻碍基层事业发展的包袱,为促进基层质监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县级计量检测能力大幅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局检验检测能力,山东省质监局重点对省级质检中心、计量检测和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大的县级局实验室技术装备投入予以扶持,共扶持资金900万元帮助试点单位购置计量检定设备300余台套。今年,又补助资金690万元,同时各基层局拿出配套资金500万元,为新确定的47个县级局配备计量检测设备,进行能力提升。通过计量能力提升活动的开展,第一批10个试点县局目前共拥有计量标准131项,增长24%;检定计量器具台(件)数10.17万台件,增长19.8%;计量实验室面积增加972㎡,达到2101㎡,增长86.09%。
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逐步完善。从省财政厅下达食品安全专项经费中安排基层食品装备经费1100余万元购置检验检测设备,拨付306.5万元基层食品监管经费。加强了对基层监管人员以《食品安全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教育培训,提高了依法监管、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了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加强了对食品检验机构的管理,立足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的需求,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进一步完善检验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实现检验机构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建立和完善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增强应急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应对和处置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大。安排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经费2350万元为基层局配备了“两个安全”监察用车、办公自动化设备和执法装备。健全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考核体系,制定了以基础建设、内部管理、业务管理、事故情况为基本内容的市县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考核细则,完善了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机制。根据基层局管辖特种设备的数量、开展专项整治和宣传、培训教育所需的费用,制定基层安全监察经费使用预算,并加强使用监督,切实做到专款专用,确保了安全监察经费真正落实到基层。
基层稽查执法能力得到提升。开展了全省稽查机构基本情况、经费保障、执法装备调查,制定执法交通工具、执法通讯工具、执法取证工具、执法现场快速检测仪器等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做好执法装备配备和办公设备的配备和经费保障工作。安排办公自动化装备预算40万元,加强全省系统12365建设。加强了基层执法人员业务技能培训,组织工作研讨、案例分析、警示教育等活动,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了联合办案制度,提升基层局行政执法办案水平。建立了大案要案报告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相对统一的执法办案制度等,规范了基层执法。
通过加大对基层局的扶持力度,提高了基层局检验检测水平,完善了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制,增强了基层局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鼓足了基层单位自我发展的后劲。围绕服务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山东省质监局今年分别和滨州、潍坊、德州、临沂4个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将质监工作融入政府中心工作,纳入政府考核工作体系,又为基层质监事业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
“你们代表国家维护了厂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你们的这种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值得我们厂家学习,同时也激励我们加倍努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高质量产品满足农民朋友们的需要!”11月6日,成武县质监局收到了一封来自千里之外的云南金星化工有限公司的感谢信,信中真诚地对成武质监局积极履行职责,打击制售假冒“金星”磷肥违法行为,维护企业声誉的做法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招远质监局积极帮扶企业发展,今年向粉丝出口企业传递优惠政策17项,累计为企业节省各种费用1000余万元。参与制定6个国家标准、3个行业标准和1个山东省地方标准,截至10月份该市因完善了各种生产标准,已招商22个项目,协议投资总额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500万美元,同比增长4.1%。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46个,办好事、实事23件,为企业节约资金、增加效益达500余万元。11月4日,招远市委、市政府召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总结大会,授予招远质监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惠民县有各类绳网生产加工企业280家,取得国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仅有39家。惠民县质监局在深入乡镇和企业调研时,了解到个体私营企业由于对办证条件、程序及其他一些相关业务不熟悉,致使投入的设备无法生产运营这一情况,立即组织人员主动上门服务,极大的节省了企业的人力、物力,缩短了办证周期,使企业很快就投入生产。
“质监部门拿企业的诉求当大事办,没有工作人员帮忙,费钱费力不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办成。”11月4日,惠民县亮雁绳网等4家绳网生产加工企业自发组织,一起到县质监局将写有“全心为企服务 一流质量监督”等字样的4面锦旗送到了工作人员手中,对质监部门高效帮助企业办理生产许可证表示感谢。
通过规范基层管理加强基础建设工作的开展,山东全省质监系统人事、财务和业务管理进一步理顺,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得到了群众、企业、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进一步树立了山东质监系统的良好形象。
阅读提示
县级局是质监系统的最基层单位,也是质监工作最基础的主体责任单位。只有把县级局建强建好,质监事业发展的根基才会牢、活力才会大、后劲才会足。近年来,山东省质监系统紧紧围绕总局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加大基层基础建设力度,取得了可喜成就,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为了把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真正抓到位,今年以来,山东省质监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工作部署,围绕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条主线,深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全面加大对基层能力建设支持力度,通过抓基层、打基础,进一步强化了服务理念,提高了检测水平,规范了执法行为,使基层质监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扑下身子 深入基层摸实情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要求,今年年初,山东质监局再次召开全省系统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动员全省系统振奋精神,再接再厉,把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提高到新的水平。
会上,省局局长丛大鸣要求全省系统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扎扎实实地把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引向深入。他强调,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要深刻理解“三确立”的双基工作目标,即“确立县级局工作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市局为主的县级局管理框架,确立县级局的发展模式和考核体系”;需要全面把握“三深入”的双基工作路径,即“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调研”;需要切实加大双基工作力度,把双基工作扎实引向深入。
会议确定了按照“双基主导、三级联动、全员参与、重在落实”的思路,定好了开展双基建设工作的调子。
为深入倾听基层呼声,切实了解基层所盼,找准当前基层基础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动员会结束后,山东省局组成了8个调研组,由局领导分别带队到各市、县局开展调研活动。调研工作由省、市、县局三级共同参与、共同开展、共同落实。
各调研组针对基层局贯彻落实省局基层基础建设工作部署情况,对做好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意见建议;对编制质监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意见建议;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等五个重点带动战略,围绕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区域优势产业,推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服务企业发展等方面;质监部门如何履行职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要做好哪些工作,有哪些具体办法和措施这些实际内容分头进行实地调研。
省局各处室、直属单位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结合调研活动,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扶持基层基础建设的措施和意见。各市、县局围绕省局提出的调研内容,制定了工作方案,组织人员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调研工作中,省局领导每到一处,都深入到工作一线,详细询问工作开展情况以及面临的实际困难,与工作人员热情交谈,仔细倾听工作人员的情况介绍,探讨进一步规范基层管理、加强基础建设的工作措施和意见,并深入企业实验室和生产车间,仔细查看产品的检验程序,了解产品品种和性能等情况,研讨如何进一步帮扶企业加快发展。
通过“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调研”活动的开展,摸清了基层质监工作责任重、压力大、事务多的实际情况,找出了基层存在的基础比较薄弱、发展负担比较重、检验检测能力比较弱和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推动基层局管理规范化、提高基层局业务能力和人员素质等一些具体的建议措施,为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奠定了基础。
活跃脑子 规范管理抓队伍
质监工作创新,就是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管理模式,完善各项制度,提升队伍素质,破解监管难题,提高行政效能。
为全面加强人事、财务和综合业务的管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行风廉政建设,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省局明确了“确立县级局工作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市局为主的县级局管理框架,确立县级局的发展模式和考核体系”的工作思路。
针对基层局管理制度不健全,检验报告、检定证书不规范等问题,为全面规范基层局内部管理,省局研究开发了“山东金质县级局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针对县级局的业务工作特点和需求,经过认真梳理和流程再造,设置了包括业务工作、人事管理、财务及固定资产等13个模块,涵盖县级局全部工作范畴。在17个县级质监局试点应用的基础上,在全省系统基层局进行了全面推广。该系统的使用,有力推动了基层局综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局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和人员素质。
潍坊诸城市局局长王磊说:“山东金质县级局综合管理系统运行以来,全局步入了信息化管理轨道,达到了‘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的目的,促进了机关管理的规范、有序运行。每名工作人员对企业的服务情况都在全局领导、职工的监督下进行,避免了暗箱操作。所有收费由财务人员统一输入上网,做到收费数额的公开化、透明化,提高了收费、办案的透明度。”
在大力推广应用山东金质县级局综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省局还为基层局配置了检验检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区域网络,使基层局各项工作规范统一、检验报告可查可控、监督管理高效迅捷,建立起了科学、合理的业务管理新模式。“山东金质县级局综合管理系统可以查阅企业电子影像档案,企业需要哪方面的服务一目了然,避免了服务‘死角’。还规范了检验检测业务受理、报告出具流程,提高了检验检测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水平,食品检验样品处理时间从72小时降低到1小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莱芜市局局长陈玉彬说。
针对基层局干部职工普遍学历不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等问题,山东局按照“着眼于推动基层发展、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和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的原则,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方案,从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科学管理、综合协调等方面,按区域、分层次对基层局干部开展了有针对性地轮训,提高了基层局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去年以来,先后与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领导干部培训班和质量管理高级研修班,对2206名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军转干部、新招录公务员进行了培训。
省局还分三批组织90名基层局领导干部赴江苏、浙江、天津、东北、安徽和广西等省份进行了考察学习。学习外地各基层局在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创新思路、加强技术机构建设、规范人员队伍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县级局局长们考察结束后纷纷表示,通过考察学习,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解放了思想,看到了差距,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针对基层局行政执法不规范、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他们按照“精心、精细、精准、精益求精”的要求,立足关口前移,源头治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规范执法监管行为,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在醒目位置悬挂国家质检总局新颁布的“十不准”、“五公开”规定,完善了行风监督卡制度、走访企业制度、领导接访等制度,畅通公开渠道,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取得了显著成效。
德州禹城市局针对县级质监部门执法、技术服务等易造成违法行为处罚不到位、滋生不廉行为的关键岗位,制定措施进行内控,通过实施排查、监控、问责“三位一体”的互联内控机制,增强了关键岗位人员的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促进了质监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确保了严格执法、廉洁执法。2010年,该局案件办理质量同比提高了两个百分点,计量器具检定率和产品定检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行风评议名次从去年的第22位提高到第5名。近日,滕州市质监局因连续两年位居行评前5名被滕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2010年度“政风行风建设免评单位”。
创新路子 科技兴检促发展
科技兴检是质监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围绕地区产业升级、质量提升等工作动脑筋,大力增强检验检测能力,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水平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有威信、有作为、有地位。
山东省质监局主动把技术机构的发展放到全省经济发展的全局中思考和谋划,为技术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平台和空间,提供政策支持。自2004年开始,筹划建设了被冠称“三大质检高地”的国家质检中心(山东)、鲁南质检中心和胶东质检中心。其中,国家质检中心(山东)一期工程建筑面积5.0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亿多元,整合了山东省质检院、山东省计量院、山东省局信息中心、济南市质检所等多家技术机构,合计入住8家国家级质检中心,各部门实现了业务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了1+1>2的建设能效。近日,占地7公顷,总投资13280万元,包含5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和5个省级质检中心的鲁北质检中心又已破土动工。截至目前,山东省质监系统已成功建设了28家国家质检中心,各国家中心新增设备总值2.2亿元。
质检中心的建设实现了对原有人力资源、检测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更合理、更规范的整合与配置。目前,各国家中心拥有国家质检总局优秀中青年专家两人、国家质检总局学术骨干6人、省局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省局首席检测师20人、博士研究生66人。“十一五”期间已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7项,人才的凝聚带动全省整个质监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通过资源的合理重组与配置,解决了影响质监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从根本上消除了职能不清、业务重叠以及发展滞后等问题。
围绕基层技术机构建设相对薄弱,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检不了、检不准、检不快等问题,山东质监局在自身技术能力突出,产业聚集明显,政府支持力度大的县级局设立省级质检中心,提升检验检测水平,切实做到了想政府之所想、急产业之所急,贴近产业、深入企业,履行监督把关、技术服务的质监职能。目前,全省拥有省级质检中心69家,其中县级省中心29家,这些中心的设立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已有不少县、区将县级质监技术机构实验室建设纳入了当地产业进步、经济发展的通盘规划。
质检中心的建设避免了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把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在高、精、尖项目建设上,统筹业务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及时、周到、全方位的服务,为今后质量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技术咨询等业务的开展搭建了统一的技术平台。目前质检中心检测项目涵盖食品、化工、轻工、建材、纤维纺织、特种设备等山东省支柱产业领域,形成了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在促进全国相关产业进步,推动山东省产业集群发展,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迈开步子 质监事业谱新篇
迈开步子,就是要多动脑、善思考、加快基层质监事业发展的步伐。山东质监局在经费保障、设备配置、能力提升、监管机制等各方面加大对基层单位的扶持力度,迈开了基层质监事业发展的步子。
对基层局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拨付资金3900余万元对各单位行政人员支出缺口进行补助,保障了基层局行政人员的日常公用支出。加大了对基层局的投入,对财务状况差的基层局给予困难补助,拨付2100余万元帮扶全省30个财政困难基层局还清了历史负债,卸下了阻碍基层事业发展的包袱,为促进基层质监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县级计量检测能力大幅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局检验检测能力,山东省质监局重点对省级质检中心、计量检测和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大的县级局实验室技术装备投入予以扶持,共扶持资金900万元帮助试点单位购置计量检定设备300余台套。今年,又补助资金690万元,同时各基层局拿出配套资金500万元,为新确定的47个县级局配备计量检测设备,进行能力提升。通过计量能力提升活动的开展,第一批10个试点县局目前共拥有计量标准131项,增长24%;检定计量器具台(件)数10.17万台件,增长19.8%;计量实验室面积增加972㎡,达到2101㎡,增长86.09%。
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逐步完善。从省财政厅下达食品安全专项经费中安排基层食品装备经费1100余万元购置检验检测设备,拨付306.5万元基层食品监管经费。加强了对基层监管人员以《食品安全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教育培训,提高了依法监管、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了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加强了对食品检验机构的管理,立足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的需求,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进一步完善检验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实现检验机构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建立和完善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增强应急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应对和处置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大。安排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经费2350万元为基层局配备了“两个安全”监察用车、办公自动化设备和执法装备。健全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考核体系,制定了以基础建设、内部管理、业务管理、事故情况为基本内容的市县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考核细则,完善了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机制。根据基层局管辖特种设备的数量、开展专项整治和宣传、培训教育所需的费用,制定基层安全监察经费使用预算,并加强使用监督,切实做到专款专用,确保了安全监察经费真正落实到基层。
基层稽查执法能力得到提升。开展了全省稽查机构基本情况、经费保障、执法装备调查,制定执法交通工具、执法通讯工具、执法取证工具、执法现场快速检测仪器等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做好执法装备配备和办公设备的配备和经费保障工作。安排办公自动化装备预算40万元,加强全省系统12365建设。加强了基层执法人员业务技能培训,组织工作研讨、案例分析、警示教育等活动,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了联合办案制度,提升基层局行政执法办案水平。建立了大案要案报告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相对统一的执法办案制度等,规范了基层执法。
通过加大对基层局的扶持力度,提高了基层局检验检测水平,完善了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制,增强了基层局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鼓足了基层单位自我发展的后劲。围绕服务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山东省质监局今年分别和滨州、潍坊、德州、临沂4个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将质监工作融入政府中心工作,纳入政府考核工作体系,又为基层质监事业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
“你们代表国家维护了厂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你们的这种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值得我们厂家学习,同时也激励我们加倍努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高质量产品满足农民朋友们的需要!”11月6日,成武县质监局收到了一封来自千里之外的云南金星化工有限公司的感谢信,信中真诚地对成武质监局积极履行职责,打击制售假冒“金星”磷肥违法行为,维护企业声誉的做法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招远质监局积极帮扶企业发展,今年向粉丝出口企业传递优惠政策17项,累计为企业节省各种费用1000余万元。参与制定6个国家标准、3个行业标准和1个山东省地方标准,截至10月份该市因完善了各种生产标准,已招商22个项目,协议投资总额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500万美元,同比增长4.1%。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46个,办好事、实事23件,为企业节约资金、增加效益达500余万元。11月4日,招远市委、市政府召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总结大会,授予招远质监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惠民县有各类绳网生产加工企业280家,取得国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仅有39家。惠民县质监局在深入乡镇和企业调研时,了解到个体私营企业由于对办证条件、程序及其他一些相关业务不熟悉,致使投入的设备无法生产运营这一情况,立即组织人员主动上门服务,极大的节省了企业的人力、物力,缩短了办证周期,使企业很快就投入生产。
“质监部门拿企业的诉求当大事办,没有工作人员帮忙,费钱费力不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办成。”11月4日,惠民县亮雁绳网等4家绳网生产加工企业自发组织,一起到县质监局将写有“全心为企服务 一流质量监督”等字样的4面锦旗送到了工作人员手中,对质监部门高效帮助企业办理生产许可证表示感谢。
通过规范基层管理加强基础建设工作的开展,山东全省质监系统人事、财务和业务管理进一步理顺,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得到了群众、企业、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进一步树立了山东质监系统的良好形象。
- 质检总局:严厉打击添加非食用物质违法行为(2011-02-18)
- 全国质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求 统一认识 狠抓落实 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设新…(2011-02-17)
- “以人为本”做好党风廉政工作(2011-02-17)
- 质检总局春节系列“生活提示”之七——国家质检总局食品专家介绍汤圆元宵选购常识(2011-02-16)
- 一手抓业务 一手抓队伍(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