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双十一快递负面信息最多 网红带货需加强监管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消息,11月21日,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中显示,在11月1日至11月15日共计15天的监测期内,共收集“双11”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7908929条,其中负面信息655376条,日均负面信息43692条。整个监测期内,负面信息呈现“倒V”形,11月11日信息量陡增,并于11月12日达到高峰,为132928条。此外,在监测期内,负面信息中提及快递、售后服务、预售规则、促销宣传、产品质量、价格和信息骚扰等方面问题的信息较多。
15天收集负面信息超65万条
报告显示,监测期内,共收集负面信息655376条,其中提及快递、售后服务、预售规则、促销宣传、产品质量、价格和信息骚扰等方面的问题较多。
快递、售后服务、预售规则和促销宣传方面的负面信息量均超过10万条,快递类负面信息最多,达196872条。
报告显示,快递类负面信息在11月12日达到高峰,原因是“快递车起火事件”,11月12日,一辆快递公司物流车在河南安阳起火,车厢内有重达13吨的包裹。此外当天不取件就退件、半夜送件、快递涨价等问题的负面舆情信息较多。售后服务方面也是负面信息的“重灾区”。
监测期内,中消协共收集售后服务负面信息167288条。报告称,负面信息在11月11日达到高峰,高峰出现与消费者因平台设置、商家发货快等原因而无法在收货之前退款有关。“双11”前后,有关售后服务的问题则较为分散,存在客服不理人、“双11”当日无法退款、假客服、不发货、发错货、不能修改地址等问题。
另外,各家店铺复杂难懂的预售规则也成为了大家吐槽的对象。监测期内,中消协共收集预售规则负面信息156000条。预售规则问题主要涉及优惠规则复杂难懂、0点抢购、1点才能付尾款、定金不退等。直播带货现象也引消费者争议,主要涉及直播带货欺骗消费者、商家宣传与实际不符、欺诈、有价无货等问题。
引发“双11”购物集中“吐槽”的五大矛盾
报告中表示,中消协发现引发今年“双11”网络消费维权舆情的,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矛盾:
一是直播带货销售方式“野蛮生长”与平台责任意识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
二是价格套路和促销陷阱借新技术、新应用快速迭代翻新与消费者辨识能力、防范意识相对较弱之间的矛盾。
三是霸王条款、预售规则“网络翻版”的集中亮相与消费者维权手段相对匮乏之间的矛盾。
四是大数据、算法的精准“骚扰”、无孔不入与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难度加大之间的矛盾。
五是“双11”促销模式的固化不变与消费者服务体验提质升级、迫切求变之间的矛盾。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消息,11月21日,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中显示,在11月1日至11月15日共计15天的监测期内,共收集“双11”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7908929条,其中负面信息655376条,日均负面信息43692条。整个监测期内,负面信息呈现“倒V”形,11月11日信息量陡增,并于11月12日达到高峰,为132928条。此外,在监测期内,负面信息中提及快递、售后服务、预售规则、促销宣传、产品质量、价格和信息骚扰等方面问题的信息较多。
15天收集负面信息超65万条
报告显示,监测期内,共收集负面信息655376条,其中提及快递、售后服务、预售规则、促销宣传、产品质量、价格和信息骚扰等方面的问题较多。
快递、售后服务、预售规则和促销宣传方面的负面信息量均超过10万条,快递类负面信息最多,达196872条。
报告显示,快递类负面信息在11月12日达到高峰,原因是“快递车起火事件”,11月12日,一辆快递公司物流车在河南安阳起火,车厢内有重达13吨的包裹。此外当天不取件就退件、半夜送件、快递涨价等问题的负面舆情信息较多。售后服务方面也是负面信息的“重灾区”。
监测期内,中消协共收集售后服务负面信息167288条。报告称,负面信息在11月11日达到高峰,高峰出现与消费者因平台设置、商家发货快等原因而无法在收货之前退款有关。“双11”前后,有关售后服务的问题则较为分散,存在客服不理人、“双11”当日无法退款、假客服、不发货、发错货、不能修改地址等问题。
另外,各家店铺复杂难懂的预售规则也成为了大家吐槽的对象。监测期内,中消协共收集预售规则负面信息156000条。预售规则问题主要涉及优惠规则复杂难懂、0点抢购、1点才能付尾款、定金不退等。直播带货现象也引消费者争议,主要涉及直播带货欺骗消费者、商家宣传与实际不符、欺诈、有价无货等问题。
引发“双11”购物集中“吐槽”的五大矛盾
报告中表示,中消协发现引发今年“双11”网络消费维权舆情的,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矛盾:
一是直播带货销售方式“野蛮生长”与平台责任意识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
二是价格套路和促销陷阱借新技术、新应用快速迭代翻新与消费者辨识能力、防范意识相对较弱之间的矛盾。
三是霸王条款、预售规则“网络翻版”的集中亮相与消费者维权手段相对匮乏之间的矛盾。
四是大数据、算法的精准“骚扰”、无孔不入与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难度加大之间的矛盾。
五是“双11”促销模式的固化不变与消费者服务体验提质升级、迫切求变之间的矛盾。
- APP自动续费陷阱多 消费者警惕缴纳“记忆税”(2024-11-12)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当心国产水果披上“洋外衣”(2024-10-23)
- “华佗回春宝典”傍名医宣传功效(2024-09-04)
- 山东21批次食品不合格 涉及酒鬼花生、蜜三刀等(2024-08-23)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宠物零食:宠德莱等4款自制宠物零食细菌超标(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