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长租公寓租赁乱象多
近日,浙江省消保委发布了2018年全省消费投诉统计数据。2018年,全省各级消费者组织共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近51万人次,共受理消费者投诉5524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299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共554件,加倍赔偿金额58万元。
据介绍,在所有投诉问题中,虚假宣传问题占28.74%,质量问题占27.22%,售后服务问题占8.66%,合同问题占7.82%。在受理的商品类投诉36148件中,日用商品类投诉共10998件,占商品投诉总量的30.42%,位居商品类投诉第一。服装鞋帽类、家用电子电器类、交通工具类及食品类投诉分别居第二到第五位。
在受理的服务类投诉9730件中,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共3476件,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35.72%,位居服务类投诉第一。销售服务、文化、娱乐、体育服务、互联网服务及电信服务投诉分别居第二到第五位。
全装修商品房问题多
目前浙江省已逐步告别毛坯房时代,对于新建多层和高层住宅逐步实行全装修交付,相关消费投诉也逐渐增多。2018年全省消费者组织共受理房屋装修类投诉662件,投诉最集中的为质量和合同问题,占投诉总量的59%,其次为售后服务、价格和虚假宣传问题。其中,全装修商品房成投诉新热点,往往涉及群体性纠纷,调处难度较大。
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有:质量问题、实际与约定不符、价格问题等。
由于合同约定不明确,没有将装修器材的具体品牌、规格等信息以及开发商在销售时所做的口头承诺列入书面合同中,导致后续产生纠纷且举证困难。消费者面对各种质量问题往往以不符合房屋交付标准拒绝收房,要求问题解决后重新开始计算质保期限,并主张延期的违约赔偿责任。开发商往往只愿意继续维修,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不同意延长质保期及赔偿要求,导致双方在纠纷调处时产生较大分歧。根据浙江省《全装修住宅室内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目前国家对全装修商品房的质量验收采用抽查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全装修商品房在竣工后质量不达标。开发商为了谋取更大利益在装修上偷工减料、抬高价格、变相收费。
预付式消费投诉高发
随着预付式消费模式的兴起,随之而来的消费投诉也越来越多,重点集中于美容美发、健身、教育培训等行业。由于预付式消费领域经营者倒闭、变更经营或卷款跑路现象较为常见,导致投诉呈现出群体性投诉多、涉案值高、调解成功率低等特点,给社会稳定造成一定隐患。
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有:违规发放预付卡、服务承诺兑现难、霸王条款设定多、关门跑路投诉难等。
由于制度规定不够完善,例如商务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的调整范围仅限于从事商业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企业法定代表人,而现实中大量存在的个体工商户不受该规章约束,诸如文化娱乐业、网上教育培训等商业模式也不在该规章的调整范围内;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主管部门是商务部门,但发生具体纠纷时往往会涉及到多个部门,一些地方还没有形成多部门联合监管的有效机制,容易出现主体职责不明确、多个部门之间推卸责任以及行政不作为的现象;行业自律欠缺,部分经营者缺乏诚信意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同时全省范围内还没有成立预付式消费行业协会,缺乏行业管理与自律。
租赁乱象有待整治
近年来,长租公寓市场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镇居民住房压力,增加住房供应渠道。与此同时,长租公寓室内甲醛浓度超标、资金链断裂等问题频频曝光,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有:“租房贷”问题、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合同问题等。
由于浙江外来人口较多,城镇居民租房需求量大,长租公寓运营商不愁没有租房市场,这种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重视消费者权益的现象。“租房贷”模式下承租人向运营商缴纳租金和出租人收到租金存在时间差,形成一个资金池,一旦缺乏有效管理很可能由于随意挪用资金而导致资金链断裂、运营商倒闭或跑路。这对承租人和出租人来说无疑是承担了巨大风险,一旦运营商倒闭或跑路,相关利益主体很难维权追回资金。政府部门监管政策的缺失也导致了这一行业乱象。
旅游消费陷阱频现
2018年全省消费者组织共受理旅游服务消费投诉391件,相比于去年增长了约2倍,投诉排名靠前的依次为售后问题、价格问题、合同问题、质量问题和虚假宣传问题。其中有不少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旅游消费陷阱,老年人成为重点受骗对象。
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有:服务质量缩水、霸王条款退费难、旅游购物乱象、额外收取费用等。
一些旅行社利用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信息不对称、认知能力弱等特点,通过虚假宣传、设置消费陷阱等手段诱骗、强迫消费者购物或缴纳额外费用,骗取消费者财物;旅游消费纠纷大多发生在旅游过程中,游客较分散,取得相关物证和人证相对较难,因此纠纷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部分旅行社不和消费者签订书面合同,口头约定行程、时间、食宿标准等事项,导致消费者举证困难;签约旅行社与履行地的接待社相互串通、推诿责任,导致一部分纠纷不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汽车投诉持续走高
2018年全省消费者组织共受理汽车及零部件投诉3185件,依旧属于投诉高发区。其中质量问题投诉1095件,占投诉总量的34%,其次依次为合同问题、售后问题、虚假宣传、价格问题、安全问题和假冒问题。
部分售后维修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维修技术差,汽车维修行业不够规范,导致售后问题频发;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相互推诿责任,使得部分纠纷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利用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分辨能力有限等特点,实施对事故车、报废车进行改造后销售,擅自篡改二手车里程表等欺诈行为,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部分4s店为了长期留住顾客在销售车辆时推出一些终身服务项目,一旦4s店倒闭,厂家或其他4s店不愿接手此类服务,极易引发群体性纠纷;对于销售人员的口头宣传和承诺没有记入书面协议,且缺乏录音录像等佐证,导致举证困难。
跨境网购买到假货
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行网络购物。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频频爆出商品售假、退换货服务难等问题,侵犯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有:售假问题、质量问题、退换货问题、失信问题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选择购买进口产品,认为进口产品优于国产商品,一些不法商家瞄准这一商机,通过小作坊进行代加工、贴牌,成为售假来源;部分跨境电商经营者进货渠道存在问题,通过伪造报关凭证、虚构产品产地等方式误导消费者,而一些消费者也无法区分正品与假货;经营者利用信息不对称、网络匿名性、管理不到位等条件侵害消费者权益,消费者买到假货或者质量瑕疵的商品却由于经营者不同意退货、跨境退换货物流周期长等因素导致维权困难。《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前国内缺乏对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专门法律约束,不少跨境电商平台以注册地在境外为由主张不适用国内法律。
服装鞋帽投诉频发
2018年全省消费者组织共受理服装鞋帽类投诉6247件,占商品类投诉总量的17.3%,位居商品类投诉第二位。其中质量问题2360件,占投诉总量的37.8%,虚假宣传1636件,占投诉总量的26.2%,其余投诉较多的依次为售后服务、假冒、合同和价格问题。
服装鞋帽市场良莠不齐,质量好坏不一,加之经营者销售时未经严格检查,导致有质量问题的服饰商品流入消费者手中;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和商品未尽到审核监管义务,导致平台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由于服装鞋帽往往单价不高,部分消费者会因为质检费用过高、维权费时费力等原因而自认倒霉。
近日,浙江省消保委发布了2018年全省消费投诉统计数据。2018年,全省各级消费者组织共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近51万人次,共受理消费者投诉5524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299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共554件,加倍赔偿金额58万元。
据介绍,在所有投诉问题中,虚假宣传问题占28.74%,质量问题占27.22%,售后服务问题占8.66%,合同问题占7.82%。在受理的商品类投诉36148件中,日用商品类投诉共10998件,占商品投诉总量的30.42%,位居商品类投诉第一。服装鞋帽类、家用电子电器类、交通工具类及食品类投诉分别居第二到第五位。
在受理的服务类投诉9730件中,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共3476件,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35.72%,位居服务类投诉第一。销售服务、文化、娱乐、体育服务、互联网服务及电信服务投诉分别居第二到第五位。
全装修商品房问题多
目前浙江省已逐步告别毛坯房时代,对于新建多层和高层住宅逐步实行全装修交付,相关消费投诉也逐渐增多。2018年全省消费者组织共受理房屋装修类投诉662件,投诉最集中的为质量和合同问题,占投诉总量的59%,其次为售后服务、价格和虚假宣传问题。其中,全装修商品房成投诉新热点,往往涉及群体性纠纷,调处难度较大。
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有:质量问题、实际与约定不符、价格问题等。
由于合同约定不明确,没有将装修器材的具体品牌、规格等信息以及开发商在销售时所做的口头承诺列入书面合同中,导致后续产生纠纷且举证困难。消费者面对各种质量问题往往以不符合房屋交付标准拒绝收房,要求问题解决后重新开始计算质保期限,并主张延期的违约赔偿责任。开发商往往只愿意继续维修,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不同意延长质保期及赔偿要求,导致双方在纠纷调处时产生较大分歧。根据浙江省《全装修住宅室内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目前国家对全装修商品房的质量验收采用抽查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全装修商品房在竣工后质量不达标。开发商为了谋取更大利益在装修上偷工减料、抬高价格、变相收费。
预付式消费投诉高发
随着预付式消费模式的兴起,随之而来的消费投诉也越来越多,重点集中于美容美发、健身、教育培训等行业。由于预付式消费领域经营者倒闭、变更经营或卷款跑路现象较为常见,导致投诉呈现出群体性投诉多、涉案值高、调解成功率低等特点,给社会稳定造成一定隐患。
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有:违规发放预付卡、服务承诺兑现难、霸王条款设定多、关门跑路投诉难等。
由于制度规定不够完善,例如商务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的调整范围仅限于从事商业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企业法定代表人,而现实中大量存在的个体工商户不受该规章约束,诸如文化娱乐业、网上教育培训等商业模式也不在该规章的调整范围内;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主管部门是商务部门,但发生具体纠纷时往往会涉及到多个部门,一些地方还没有形成多部门联合监管的有效机制,容易出现主体职责不明确、多个部门之间推卸责任以及行政不作为的现象;行业自律欠缺,部分经营者缺乏诚信意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同时全省范围内还没有成立预付式消费行业协会,缺乏行业管理与自律。
租赁乱象有待整治
近年来,长租公寓市场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镇居民住房压力,增加住房供应渠道。与此同时,长租公寓室内甲醛浓度超标、资金链断裂等问题频频曝光,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有:“租房贷”问题、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合同问题等。
由于浙江外来人口较多,城镇居民租房需求量大,长租公寓运营商不愁没有租房市场,这种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重视消费者权益的现象。“租房贷”模式下承租人向运营商缴纳租金和出租人收到租金存在时间差,形成一个资金池,一旦缺乏有效管理很可能由于随意挪用资金而导致资金链断裂、运营商倒闭或跑路。这对承租人和出租人来说无疑是承担了巨大风险,一旦运营商倒闭或跑路,相关利益主体很难维权追回资金。政府部门监管政策的缺失也导致了这一行业乱象。
旅游消费陷阱频现
2018年全省消费者组织共受理旅游服务消费投诉391件,相比于去年增长了约2倍,投诉排名靠前的依次为售后问题、价格问题、合同问题、质量问题和虚假宣传问题。其中有不少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旅游消费陷阱,老年人成为重点受骗对象。
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有:服务质量缩水、霸王条款退费难、旅游购物乱象、额外收取费用等。
一些旅行社利用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信息不对称、认知能力弱等特点,通过虚假宣传、设置消费陷阱等手段诱骗、强迫消费者购物或缴纳额外费用,骗取消费者财物;旅游消费纠纷大多发生在旅游过程中,游客较分散,取得相关物证和人证相对较难,因此纠纷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部分旅行社不和消费者签订书面合同,口头约定行程、时间、食宿标准等事项,导致消费者举证困难;签约旅行社与履行地的接待社相互串通、推诿责任,导致一部分纠纷不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汽车投诉持续走高
2018年全省消费者组织共受理汽车及零部件投诉3185件,依旧属于投诉高发区。其中质量问题投诉1095件,占投诉总量的34%,其次依次为合同问题、售后问题、虚假宣传、价格问题、安全问题和假冒问题。
部分售后维修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维修技术差,汽车维修行业不够规范,导致售后问题频发;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相互推诿责任,使得部分纠纷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利用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分辨能力有限等特点,实施对事故车、报废车进行改造后销售,擅自篡改二手车里程表等欺诈行为,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部分4s店为了长期留住顾客在销售车辆时推出一些终身服务项目,一旦4s店倒闭,厂家或其他4s店不愿接手此类服务,极易引发群体性纠纷;对于销售人员的口头宣传和承诺没有记入书面协议,且缺乏录音录像等佐证,导致举证困难。
跨境网购买到假货
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行网络购物。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频频爆出商品售假、退换货服务难等问题,侵犯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有:售假问题、质量问题、退换货问题、失信问题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选择购买进口产品,认为进口产品优于国产商品,一些不法商家瞄准这一商机,通过小作坊进行代加工、贴牌,成为售假来源;部分跨境电商经营者进货渠道存在问题,通过伪造报关凭证、虚构产品产地等方式误导消费者,而一些消费者也无法区分正品与假货;经营者利用信息不对称、网络匿名性、管理不到位等条件侵害消费者权益,消费者买到假货或者质量瑕疵的商品却由于经营者不同意退货、跨境退换货物流周期长等因素导致维权困难。《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前国内缺乏对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专门法律约束,不少跨境电商平台以注册地在境外为由主张不适用国内法律。
服装鞋帽投诉频发
2018年全省消费者组织共受理服装鞋帽类投诉6247件,占商品类投诉总量的17.3%,位居商品类投诉第二位。其中质量问题2360件,占投诉总量的37.8%,虚假宣传1636件,占投诉总量的26.2%,其余投诉较多的依次为售后服务、假冒、合同和价格问题。
服装鞋帽市场良莠不齐,质量好坏不一,加之经营者销售时未经严格检查,导致有质量问题的服饰商品流入消费者手中;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和商品未尽到审核监管义务,导致平台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由于服装鞋帽往往单价不高,部分消费者会因为质检费用过高、维权费时费力等原因而自认倒霉。
- 2024年广西梧州市春节假期消费投诉举报热点分析(2024-02-27)
-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一季度12315投诉举报情况分析(2021-04-23)
- 浙江发布一季度消费维权分析报告 售后服务类和质量类投诉问题占比近六成(2021-04-22)
- 广西桂林市市场监管局2021年第一季度投诉举报数据分析来了(2021-04-22)
- 投诉数量同比减少 举报咨询同比增加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投诉举报咨询数据分析(2021-04-21)